首页 -> 2004年第11期
怎样做文言文翻译题
作者:许圣凯
一、把握好句中关键词语的含义
关键词语是指对句子整体意思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词语。文言文翻译是按赋分点给分的,而赋分点一般都落实到句中的关键词语上,所以,做题时一定要找准关键词语并准确翻译。如:
①其李将军之谓也。(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
②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2003年全国高考试题)
①考查的是“其”和“谓”这两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既有实词,也有虚词。明确了这两个词语的含义,整个句子的含义就迎刃而解了。“其”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大概、恐怕”,“谓”在这里是“说”的意思。整个句子可泽为: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②题的得分点关键在于能否看出“廷”和“面”是名词作状语,翻译为“当廷”、“当面”。整句可译为: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服从。
二、把握好文言句式的结构特点
高考《考试说明》中虽没有把文言句式列入考试范围,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学习文言句式,只能说明“文言句式”不直接作为题目出现。翻译句子是不可能离开句式的,从总体上把握语句的句式特点、结构、语气等,是很有必要的。文言文中的语句结构有时与现代汉语的结构有较大区别,这是翻译时的一个难点。
①语句中省略的成分,一般要补出。如: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此句为省略句,死的前面省略了“李广”,知与不知的后面省略了“他”(李广),为的后面省略了“他”(李广)。为使句意完整通畅,翻译时要适当补㈩来,可译为:到李广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②文言文语句的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尽相同,有些语句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语序。如:
其李将军之谓也。
此句为宾语前置句,“之”为提宾标志,翻泽时应把“李将军”调放到“谓”的后面。若不理解这一点,翻译起来就比较困难了。又如: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文言文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常常前置。按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应调整为“大王来操何”,译为:大王您来时拿了什么?
③有些特殊的语句,在翻译时要进行扩充。如: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论积贮疏》)
这类句子言简意丰,可扩充翻译为:使敌人顺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④有些语句在翻译时需要进行凝缩。如: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文章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可凝缩翻译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三、体味语言环境,把握语句的真正意思
有些文言句子脱离语境是不好把握的,做题时必须联系上下文,以免造成对句子的误解:如:
唯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
此题语意结构较为复杂,必须结合语境具体分析。从整体上来看,前一个分句是“即墨残矣”的条件,这一语意关系首先要搞明白。“他将之来”也是一个难点所在。“他”可承上指“乐毅”,又可指其他人;“将”既可理解为动词“率领”,也可理解为名词“将领”。这里就需要结合前后语句关系逐项落实,根据上文内容,田单利用新即位的惠王与乐毅有矛盾这一点,派人到燕国去施反间计,文中有“乃纵反间于燕”一句,扬言乐毅不攻即墨是因为他想在齐地称王,齐人不怕乐毅。所以这一分句的语意应确定为“唯恐他(其他)将(将领)之来”,而非“唯恐他(乐毅)将(率领)之来”。
四、明确文言文翻译的要求,掌握基本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总体要求就是信、达、雅。
“信”,就是要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删原文的意思。
“达”,就是要求译文表意明确,句子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要求。
“雅”,就是译文简明、生动、有文采。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高要求。
对于高中生来说,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两点,翻译时要采用以直译为主的方式,力求做到字字落实,语序、句式和风格也尽量和原文保持一致。如:
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2003年全国春季高考试题)“弥子”、“桃”可保留不译,“食”指吃,第一个“而”表顺承关系,不译,第二个“而”可译为就,“甘”是形容词活用,译为感到(觉得)很甜,“尽”指吃完,“奉”指进献,“君”指卫君。
这样,把上面的分析连贯起来就是:弥子吃桃觉得很甜,没吃完就把它献给卫君。
有些词句,无法直译或直译后很别扭,那就采用意译。意译就是根据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如:
忘其口而念我。(2003年全国春季高考试题)
“口”在这里就不能直接翻译成“嘴”,可灵活翻译为“口中的美味,口味的满足,咬过”等。“忘”有不顾之意,“其”指自己,也就是弥子,“而”,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却,“念我”即想着我。
连贯起来就是:不顾自己口味的满足却想着我。
如果把“而”理解成表因果关系,也可译为:因为一心想着我,竟忘记了桃子被自己咬过。
做文言文翻译题,仅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还不够,还要掌握一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常用的文言文翻译技巧主要有五种:“留、换、补、调、删。”
“留”就是保留文中不必译或不能译的词语。如:年号、地名、人名、官职、书名、器物名等专有名词。
“换”就是把与现代说法不同、音节不一的古代词语换成意思相同的现代词语。
“补”就是为使句意完整通畅,对原句省略的内容适当补出来。
“调”即按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对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等句式的词语顺序进行适当调整,按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来组织语句。
“删”就是将那些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的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删去不译。
在做文言文翻译题时,可先将古今汉语语义基本一致的地方抄写下来,再把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对译出来,然后将现代汉语无法对译也不需要翻译的地方删去,以便将完全不懂的地方突出出来,最后再结合语境、文意进行推断,自然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