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7期
散文的阅读思路
作者:杜福磊
散文的这种艺术本质,决定了它的阅读、鉴赏的思路是:缘人、事、景、物而探寻感情、思想和意蕴,逐步进入哲理思考和审美判断的精神境界。
其具体思考步骤可有如下方面:
1.由“境界”探讨主观感情
虽然散文一般不像小说那样以人物形象的相对完整的塑造为能事,但它却需要着力于人物(相当大的成分是作者自己)所处环境的描绘,人与人之间所酿成的气氛以及整体意境的形成;而这一切又都无不浸含着某种真挚的情思和意绪。茅盾笔谈“风景”,却着意在大西北戈壁滩和黄土高原怀抱中的“特别的气氛”,钟情于那气氛中的比伟大山川尤其伟大的抗日军民,通篇意在境中。袁鹰抒写岚山的花雪诗碑,饱含着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敬慕之情,通篇情由境生,情境并美。散文的这种命笔含情、意在境中、情由境生、追求意境的艺术特点,是我们在阅读,鉴赏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之点。阅读者要善于抓住由整体酿成的、饱含着作者真挚的情思和意绪的艺术“境界”,探寻作者的主观感情。
王国维曾说:“能写出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这说明所谓“境界”,乃是“真景物”的客观反射于“真感情”的主观精神活动的创造形式,这种艺术创造,尽管也观照客观,却侧重于表现作者的主观感情。由把握以真情实感为基础的艺术境界,进而探讨主观感情的抒发,是阅读、鉴赏散文的关键问题。
凡优美的散文,都以表现作者自己的主体精神世界为美学目标,往往是通过各种方式创造意境,以表现复杂的自我意识和微妙的个人情绪,抒写个人的哲理寻觅、思想探求等真情实感,披露作者深层的精神世界。意境,简言之就是饱含着作者主观感情的艺术画面。意,指作者的思想、感情;境,指具形的事物在作者笔下组成的艺术画面。意境作为自我意识与情绪的外化形式,创造了广阔的艺术空间,它能使读者从物我交融的境界中,运用再创造思维去重新认识主体意识的存在,并感受到它所具有的诗意的美感力和动情力。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作者对现实不满又受到白色恐怖的压力,不得不以曲笔写柔情,以“淡淡的”愁绪写深沉的悲愤,所以其意就更为浓郁。清华园的荷塘本来是一个小小的很平常的荷塘,然而在朱自清的笔下,那夜色荷塘中光、色、声、香的描绘却这般迷迷离离,飘逸圣洁,优美动人。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在这幅画面里,作者“哲理的情思”——美永远不会毁灭,“个性化的人格”——在追求中抗争,“特定的情绪”——因大革命失败而流露的淡淡哀愁和深沉悲愤,这三者融合成内在的情,流漾于月色荷塘,移情于这里的一景一物,达到了情与景的冥合与交融,构成了抒情的艺术境界。这在美学上可用“移情”来予以规定和概括,移情正是作家和诗人创造意境的心理机制。由于作者的主观感情的贯注流漾,荷塘月色早已不再是客观的自然景物,而是充满情感、灵气的附情物。散文家笔下的各种景物的特征、情态、色彩,妙合成表现作者内在情思和特定情绪的感觉空间。所以,意境是主观与客观的美妙统一,委婉含蓄地抒写思想情感的艺术境界。阅读欣赏散文,如果能抓住以真情实感为基础的艺术境界,就能把握作者主观感情的丰富内涵。
2.由内心生活图景的展示抓丰富复杂的思考内涵
散文创作的最高任务既然是侧重抒发主观感情,写出真情实感的境界,那么作者就需要率直和诚恳地进行内心生活图景的展示。没有坦率的内心剖析,没有赤诚的真情实感,就没有散文丰厚的精神存在。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整个人们的内心生活,比广袤无边的大海还要丰富和辽阔,而其变幻的幅度,也许比大海的波涛还要难于捉摸。散文总是在描写人们反射着宇宙万物的内心世界,充分展示作者的内心生活图景。
在抒发真情实感和展示内心世界的同时,散文自然带有深沉的思考的因素。思考与感情,思考与内心生活,在散文中是不可分割的。真情实感必然通向深沉的思考。散文家的深思活动是偏重于“理智”地把握生活,其目的在于发现事物之至理。思考的触角来自内心,内心世界的无限辽阔,正是由于思考的领地无限辽阔,如果是一颗丝毫没有思考素质的内心,其感情将会是轻浮和盲目的,思考的因素在散文中具有重要的审美意义和价值。所以,阅读和鉴赏散文,要善于通过内心生活图景的展示来抓作者丰富复杂的思考内涵。
一个散文家,不能不是一个思想家,他必须对生活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一位生活奥秘的洞察者。诸如历史、时代、民族、祖国、命运、自我、责任等,无不构成他们内心世界思考的内容。所谓散文的“真知灼见”、“奇思妙想”、“哲理意蕴”,无不是散文家感受生活之时对审美对象“深思”的“花朵”。陆蠡的《囚绿记》,表面写一枝青藤,本质是写作者一颗痛苦破碎的心灵,读者透过作者所展示的在抗战中的“孤岛”上海,回想北京寓所“囚禁”的一枝长青藤总“朝着窗外的方向”,寻找阳光的内心生活图景,自然可以触摸到作者在祖国遭受敌寇蹂躏,没有自由如失去了阳光,怀念祖国乡土如青藤朝着“原来的方向”的一颗沉思、跳动的心,阅读鲁迅《野草》中的24篇散文,使我们感受到的主要是作家的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构成的丰富多彩的心灵图景的展示,然而透过这一幕幕心灵图景,我们不难把握作家丰富复杂的思考内涵,探寻到鲁迅虽彷徨、犹疑,但又不失其追觅和探求光明与真理的丰厚精神力量的存在。我们阅读刘白羽的《日出》,透过作者对日出景象的丰富复杂的心灵图景的感应,便能从作者能动地组合成的光明战胜黑暗、新生战胜腐朽的系列画廊中,把握到作家以“日出”象征社会主义祖国灿烂前程的深沉思考和哲理情思。我国的散文大家都是言无虚发、文中有心的,散文阅读的思路,要能透过作者内心生活图景的展示,把握其丰富复杂的思考内涵,抓住散文深邃的意蕴。
3.由语言美推敲感情美和思想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