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3期


感伤的凄怨幽情 深远的人生意境

作者:康哲峰




  山花子
  李 璟
  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韵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这是南唐中主李璟的一篇得意之作,历来备受名家推崇。据说,一次词人戏谓冯延已:“吹皱一池春水,十卿何事?”冯说:“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这是真心话,决非奉承之辞。王安石与黄庭坚曾探讨江南词何处最好,黄认为是:“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王安石甚至认为“细雨梦回鸡塞远”二句比后主(李煜)“一江春水向东流”还好。
  此词描写一女子悲秋念远之情。上片主要写悲秋。前两句写秋风起后,荷塘一片衰败。但作者并未从残荷的形着墨,而是从其香、色落笔。这样不仅唤起读者视觉印象,还沟通了读者的嗅觉印象,从而引发更深远的联想。用“菡萏”这个叠韵的别名代替荷花,绿叶写作“翠叶”,都造成了一种庄严美。而“西风愁起”将“西风”人格化,赋予其深深的情感,这两句虽同为写景,但写法不同——首句以景衬情,二句缘情写景,两者相得益彰。王国维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哀众芳之芜秽”、“伤美人之迟暮”是《离骚》中的名句)。词人以秉性坚贞的“花之君子者”好景不长起兴,其人生感伤较一般意义的悲秋就不一样了,使人联想到“世有良才天不永”(陶铸)那样的感慨,让人感到特别可惜,与《离骚》确有一脉相承之处。“韶光”可以兼指大好光阴和人的芳年妙龄,此处指“菡萏”所代表的时光,主语是人。由景及人,不仅极写秋景之萧瑟衰败,而且揭示了主人公苦干与秋俱老的悲凉心境。一个“还”字不仅加强了语气,还把词人的感情深化了——这种“与韶光共憔悴”的痛苦感受,她不知体验了多少次了。正因如此,面对触目伤心的哀景,才“不堪看”——不忍看。
  下片主要写怀人。“细雨梦回鸡塞远”二句,看似突兀,实则正承“不堪看”而来,这两句暗示词中人在闺中,正是词体女性本位的表现。她从梦中醒来,窗外秋雨绵绵,而日夜思念的征人,依然远戍边塞。她自然无法入睡,只好独倚栏杆,吹笙自慰。“鸡塞”即“鸡鹿塞”之省称,是以具体地名代指边塞,唐诗常写到闺人梦见边塞的情景,如张仲素《春闺思》:“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岑参《春梦》:“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所以梦回才觉边塞远。而以江南风光——“细雨”尤其是“细雨梦回”来状愁,是对词境的一大创造。与其另一写愁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有异曲同丁之妙。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就是从此句和李璟的另一名句“风里落花谁是主”化出的,连贺铸《青玉案》状愁名句“梅子黄时雨”也与此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小楼吹彻玉笙寒”句中的“彻”是大曲的最末一遍,“吹彻”就是吹近尾声,“玉笙寒”是说笙音已咽,曲不成声——因为笙是靠管中簧片发声的,要使其干燥,声音才嘹亮清越,如果簧片受潮受冻,就会引起声音的失真。唐人陆龟蒙的《赠远》诗云:“从君出门后,不奏云和管,妾思冷如簧,时时望君暖?心期梦中见,路永梦魂短?”,正可以阉发“玉笙寒”三字的意味,可以说含蓄深蕴之至,“多少泪珠何限恨”将其所渲染的悲苦之情以质直的叙述一泻而出,发露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但一发之后,却又戛然而止,把文笔一推,以“倚阑干”三字作结,遂使前句之“泪”与“恨”有了一种含蓄悠远的余味,并与上片前二句写景之辞遥相互应。词中人永口无聊之态如在眼前,正是恰到好处。
  李璟此词以细腻委婉和优美文雅见称,但它的意蕴也不是闺怨之墙所能完全关住的,正如王国维所指出的那样,透过菡萏香消、红颜憔悴的表面层次,读者完全能够体会到一种对于短促而多舛的人生所怀有的浓重的忧患意识,因而从格调和意蕴方面提高了词的品位。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