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8期


《史记》评论

作者:谢步勇




  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成熟,应该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文学著作。从历史的角度讲,《史记》开拓了我国古代2000多年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历朝“正史”的先河;从文学的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向人们展现了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廊。
  《史记》之所以能在历史与文学两方面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这一方面固然取决于司马迁个人的天才与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先秦时期已经产生了相当卓越的文学著作。这些著作对司马迁的历史观、文学观、审美观的形成及其具体的艺术操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左传》《国语》《战国策》的许多章节,其叙事写人的方法,其描述用语以及其人物辞令的巧妙,都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所不同的就在于它们还都不是以人物为中心,它们的写人仍然为了叙事。先秦也曾有过名称上类似于传记的著作,如《晏子春秋》,可惜它的目的仍不是写人,而像是一本轶文趣事的资料汇编,完全没有剪裁。因此,真正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文学的创始人,只能归于司马迁了。
  《史记》作为第一部传记文学的确立,是具有世界意义的。过去欧洲人称古希腊的普鲁塔克为“世界传记之王”。他著有《列传》50篇,这是欧洲传记文学的开端。通过比较可发现,司马迁的《史记》要比普鲁塔克的《列传》早产生近两个世纪。
  从《史记》出现的西汉时期开始,到清朝被推翻的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产生了浩如烟海的传记与传记文学。在历朝正史中,被后人称之为“传记文学”的首先是《史记》,其次是《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和《新五代史》的若干篇章,其他“正史”在中国文学史上一般很少被人提及。《史记》是历史性与文学性高度结合的完美之作,这种完善结合在史学史和文学史上都既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班固是司马迁的杰出继承者,也是古史传统的改造者。从班固开始,他在有意识地把“历史”与“文学”分开。从今天的观点看,作为“史学”的品格,《汉书》无疑是更完美、更系统、更周密了,但从文学的角度讲,《汉书》则无疑是大踏步地倒退。但《汉书》毕竟因袭了《史记》的旧有成果。因此,《汉书》作为一部“正史”,其文学性在我国古代散文中也是屈指可数的佼佼者。
  从传记发展的历史看,两汉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辉煌的时期。这时其他形式的传记文学还大都没有出现或没有大量发展起来。从魏晋开始,随着“史传”文学的逐渐衰落,其他各种形式的传记作品则日益兴盛起来了。应该说明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衰落”,并不是指《三国志》《后汉书》等这些著作的“历史”价值与“文学”品格,我们所指的只是它们的“文学”水平与它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下面对《史记》的评价,与作者的观点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史记》标志着我国的传记文学在西汉时期就已走向了成熟的阶段,而且在世界传记文学史上也处于领先地位。
  B.《史记》的文学性和历史性在我国文学史和史学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
  C.《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史学著作和文学著作。
  D.《史记》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很重要的一点是,其作者司马迁在叙事写人的方法等具体的艺术操作上从《左传》《国语》等历史典籍中汲取了营养。
  2.下面的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2000多年的历朝“正史”都是以人物为中心的。
  B.传记文学应该有很强的历史性与很高的文学性。因而有些“正史”不能看作“传记文学”。
  C.与《史记》相比,《左传》《国语》《战国策》虽也是相当卓越的文学著作,但历史性并不高。
  D.《晏子春秋》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记文学,但其体例对司马迁创作《史记》应该有一定的影响。
  3.下面关于《史记》和《汉书》的说法,不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是:
  A.《史记》的文学水平在《汉书》之上。
  B.《汉书》的史学品格在《史记》之上。
  C.由于班固有意识地把“历史”与“文学”分开,因而《汉书》的文学性并不高。
  D.《史记》在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结合上要超过《汉书》。
  4.下面对文中出现的一些概念的关系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记”与“传记文学”不同。
  B.“传记”与“史传文学”不同。
  C.“史学品格”与“历史价值”相同。
  D.“文学品格”与“文学水平”相同。
  (拟题 谢步勇)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