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7期


高考模拟试题

作者:郭志平

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内经》还讲到身体的健康和自然环境也有密切的联系。它说:“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阳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沈。”又说:“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内经》力图把自然现象、人的生理现象、精神活动都统一于共同的物质基础。它说:(“只要顺着阴阳四时变化的规律),适应季节的变化,人们就不会得病;违反了,就会生病。这种规律,圣人自觉地照着做,愚人违背它。顺从这些规律才可以维持生命,逆着它必招致死亡。对疾病的直接原因,《内经》也企图进行唯物主义的说明,它说疾病的发生,是外界的不利于健康的气侵入人的身体而造成的:“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
  (摘自《中国哲学史》,有改动)
  12.第一段带括号句“阴阳二气在人身体内维持正常的平衡状态”指的是
  A.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B.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迫疾
  C.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
  D.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13.对第二段中提出两种不大相同的观点的目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证明人的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有内在联系
  B.证明精神活动是人类分析器官受到外界刺激后引起的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作用
  C.证明人的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未必完全像《内经》所说的那样
  D.提醒人们适当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要使感情过于放纵
  14.符合第三段中带括号句“顺着阴阳四时变化的规律”的做法的一项是
  A.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B.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
  C.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
  D.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
  15.下列对文意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认为应该从自然界寻找病理
  B.文章认为只要调养周到,按照时令活动,“天”是不能使人生病的
  C.文章认为阴阳是不可能平衡的,因此人不可能不生病
  D.文章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是阴阳二气互相作用的结果
  
  第Ⅱ卷(共105分)
  
  四、(15分)
  16.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6分)
  题桃花夫人庙
  杜牧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堕楼人。
  注:春秋时,楚文王灭了息国,掳走息夫人,和她生了两个儿子。她一直不开口,楚文王问她,她答道:“我一个妇人嫁了两个丈夫,不能殉节,还说些什么!”
  (1)从内容上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诗,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2)从写作手法上看,这首诗最突出的是使用了________手法,作者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带括号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5分)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何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①彻,十分抽一的税率,这里用如动词。
  ②二,十分抽二的税率。
  用不足,如之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苏轼在1082年游赤壁时曾写了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其中描绘赤壁美丽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年他还写了《赤壁赋》赋中写道他“扣舷而歌之”,歌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五、(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
  号角
  陈敬容
  ①号角远远地在我梦境的边缘响起来,我睁开还有一点困倦的眼睛:天已经亮了,倒艮灰暗,带着雨的预兆,窗外几棵高高的树上,成群的小乌啁啾着。
  ②我想起刚刚从塞上归来,卜居于山城近郊的那些日子,每个朝晨我总在附近学校的号角声里起来,迎接一个宁静而愉快的白日。抖散了风沙的记忆,那些日子我的心像生着翅膀,成天不知疲倦地飞翔。
  ③在都市里,在一切声音的混沌里,好多时日以来我不曾听见过号角了,令晨,这久别的声音带给我一种如逢故人的欣喜。
  ④清晨的号角是一种亲切的召唤,将我从睡眠与休息中唤起,奔赴生活——也就是奔赴欢乐。因为在生活中,我们谁也不愿做一个弱者。
  ⑤我也想起一些凄切的号角,伴着黄河万里的涛声,在孤寂的午夜,当烛光摇着壁上的影子。它们曾经响在我心上像一声声凄苦的诉说,在苦难的日子里,却给与我温暖和力量。
  ⑥当白雪凝结成冰的季节,在寒风呼啸的山头,黄昏的号角曾经催快我跋涉的步履。将落的夜幕,四野的狼嗥,……而前面,旅店的温暖和明天的希望在等候我。
  ⑦号角远远地,远远地消隐了。
  ⑧我起来,我唱歌,我挺一挺我的身子。
  ⑨来吧,白昼,和你的阳光或者风雨。我的心像一个窗户,永远向生命的园林敞开。
  1946年7月9日晨于上海
  1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错误的一项是(4分)
  A.这是一篇散文诗,文字简练而含蓄,激发读者思考。
  B.文章反复以过去的号角与今天的号角对比,阐述号角在生活中的作召。
  C.“奔赴生活——也就是奔赴欢乐”,这是作者对号角的态度。
  D.“号角远远地,远远地消隐了”,暗示胜利已经到来,危险已经过去。
  E.文章表现出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力量,拒绝懦弱,追求光明,勇敢面对。
  20.文章第2段中写道;“抖散了风沙的记忆”(1)指的是什么记忆?(2)作者怎样看待这种记忆? (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