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7期
碣石山草
作者:思 笠
山里人几乎家家养花、卖花,但清一色是外地花卉,南方的柠檬在这里养得又肥又大。“没有山上的花草吗?”我问。“没有。”山里人诧异地回答。于是,我从一块巨石下挖下这株很不起眼的碣石山草。
回家栽在花盆里。从此,它的生命线系上了我的感情线。
开始时,由于路上的蹂躏,它仅有的几片嫩叶全蔫了,在花盆里东倒西歪,抬不起头来。但我仍抱有极大的希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是会让人吃惊的。可连续几天,它不但没能生出新芽,反而叶子渐渐变黑变干,一派死气。我不禁悲伤起来,为无意间摧折了一个好端端的生命追悔莫及。于是,我把它从花盆里撤出来,埋在庭院里。每天,我都在埋有碣石山草的空地前默默伫立一会,一是祭奠它,二是幻想绝处逢生,出现奇迹。终于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地上冒出一个新芽,毛茸茸娇嫩的一团,活像一个新生婴儿。我惊喜地叫出声来,就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随即雀跃着告诉了认识的每一个人。这之后,我对它进行了精心地培育:浇水,施肥,松土,舒茎……慢慢地,碣石山草长势喜人了,芽展成叶,叶抽出茎,茎笼成丛,一个月后,它长成一片独特的风景:
葱茏、鲜润的青草,舒展、开放的翠叶;二簇像孔雀开屏时魅力四射的尾翎,又像崇尚率真的靓女的冲天美发;一片像苍翠欲滴的淡冶春山,阵阵风儿吹过,又像绿的海洋,漾起涌涌追逐的波浪。既带有野草的狂放,又带有青草的清新;既有大山的清幽,又有大山的质朴。“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观赏它不禁让人想起革命前辈李大钊赞美碣石美景的名句。因此,它引来人人赞美。
一位友人观看了碣石山草,称赞一番,对我说:“你建一个苗圃吧,专门培养自然花草。”我听了心一动,作为教师,我从事的工作与这多么相似啊!原是碣石山草的学生,被老师移植在教育的花盆中,用美德的光辉映照,用真情的细雨浇灌,用知识的土壤培育,用智慧的气息熏陶,他们成为一盆盆亮丽的风景,去奉献社会,美化社会。甚至被人遗弃的很不起眼的差生,多施些感情的雨露,也会长成片片惊喜。“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会的老师”,不是很有道理吗?然而,曾几何时,我们教育的花盆塑成应试的形状,束缚了盆中的花草自由成长,使其长成畸形,生成病态,甚至夭折——我们不合理的教育体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过,如今我们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摔碎应试教育的花盆,把花草栽在肥沃的土地上,还花草以本性,使其健康成长,长成自然美。
对,我听从友人的劝告,建一座移栽自然花草,培养自然美的苗圃。
1.文章中说,碣石山草的“生命线系上了我的感情线”,“我”感情线的脉络是怎样的?别人是如何对待“我”栽碣石山草的?
2.作者用一整段文字描写碣石山草长大而成的风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下文引用李大钊的诗句有何作用?
3.最后一段写道:“对,我听从友人的劝告,建一座移栽自然花草,培养自然美的苗圃”,建“培养自然美的苗圃”指什么?联系全文看,为什么建它?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主要赞美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碣石山草顽强的生命力。
B.“因为没有人知道它叫什么,因而取名碣石山草”,说明这株山草普通、自然,从未被人发现过它的美。
C.“阵阵风儿吹过,又像绿的海洋……”,说明芳草萋萋,翠色满园,风儿吹过,如海荡漾。
D.“摔碎应试教育的花盆”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教育改革的思索。
E.第四段说碣石山草“抬不起头来”,用拟人化的手法巧妙地揭示了应试教育对学生的戕害。
(拟题 闫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