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1期
“3+x”高考语文命题的原则与思路
作者:王大赫
困境。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始终认为:人不能独自生存和发展,为了使自己幸福,你必须得到别人的帮助,同时你也必须帮助别人。因为个人的幸福是与许许多多的人的命运结合在一起的,个人的利益也是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们必须为共同的利益而奋斗,甚至为了他人的幸福和社会的利益而牺牲自己。在这种人与人的复杂关系中,有一种情况是,救人往往能变成自救,帮人常常能得到人帮。选择帮别人,倒是帮助了自己,成长自己发展了自己。这就是登山者的帮人助己,合作友善,携手共进。
登山者的故事还有其他种种的启发。写好此文,没有真实的感情,没有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恐怕是写不好的。
至于基础文化素质的考查。语文科不回避教材的主干:现代汉语普通字音的正确认识;现代汉语字形的正确认识;词语意思解、运用;虚词的选用;辨析病句;名句名篇的默写;浅显文言文的阅读;现代文的阅读;初步文学作品的览赏等,都是必考的内容。
3.遵循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但不拘泥教学大纲。
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概括:
(1)语文试题的知识载体仍然是“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点、教学要求,但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强调对这些知识的综合的应用,增加语言运用试题。
高考的内容改革,应当适应并促进基础教育更加深入地进行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和考生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上,有利于引导学校纠正目前存在的题海训练和对学习上的死记硬背。如:
例1.下列两个句子都写到“虚伪”。前一句直接表述,言简意赅;后一句连续类比,形象生动。请在“友谊”“勇敢”“信任”中任选一个词,仿写两句话。(4分)
虚伪和欺诈产生罪恶。(〔美〕爱迪生)
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俄〕契诃夫)
例2.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歌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6分)
情景一: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歌声
情景二:考试前夕我歌声
例1和例2是对语文修辞能力的考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有过这方面的要求,如修辞格的要求,这里考的内容都是课内的,但情境都是新的,解答此题,要求能够不拘泥大纲的内容,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2)过去比较强调试卷知识的覆盖率,认为覆盖率越高,信度就越大。现在“不拘泥教学大纲”,它不过分强调知识的覆盖率,而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初步(有时是很浅显的知识),通过相对新颖的试题的新情境,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语文高考的试题,应是考试内容总体的一个代表样本,样本的覆盖面越宽,信度也就越大,但是试卷的长度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全部覆盖中学学过的知识和能力是不可能的,高考语文题量在28题左右。总字数为5000字以上。书写近1000字。整张试卷实际读写时间约为80分钟,大约还有将近一半的时间可以用来思考。这样就有另外一个问题产生——“不拘泥教学大纲”要考查语文知识网络及其运用。
(3)对知识的要求,更强调程序性、陈述性知识网络的建立和运用。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其实,近几年高考的考查宗旨,无不贯串对这类问题的考查,只是人们不重视罢了。对于知识分类的认识,应当包括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一类是程序性知识。词语、语法、定义、规则、作家、作品等都是陈述性知识,它需记忆、程序知识,即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陈述性的知识是静态的,被激活后是信息的再现;程序性的知识是动态的,被激活后是信息的转移和迁移,高考试题的解答是程序知识的运用。
高考语文科不仅考程序性知识的运用,还要考知识网络的运用。信息的储存、提取、运用的快慢就显得很重要了。这也是“不拘泥教学大纲”所涉及的方面之一。
4.加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考查
高考是考“创新”的概念与平常我们说的“创新”是不一样的。高考语文的“创新”并不是要求考生去创造一个新的东西。而是考查考生是否能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去发现问题、组织问题,表达自己的独特的观点(是在共性的基础上),所以语文增加了开放性和灵活性的试题。这里有三点说明:
1.语文试卷中,注重语言操作的实用性、扩充语言运用的考查项目。高考语文试卷在此方面作了一些调整,词语的辨析、成语的选用、病句的辨别、句间的衔接以及阅读题设问等都着眼于语言操作实用性和运用能力的考查。
2.进一步研究主观性试题控制误差的命题方法。这是一个老问题。要加强对考生创造性、创新能力的考查,靠客观题是不能解决的,主观题的误差控制又不易把握。近几年采取了把主观试题客观化的办法,得到了一定效果,但是,还是不够。对于填空题、简答题,将会有更多的开放度和灵活性,以展示考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考生在备考的复习过程中,不仅要认真扎扎实实地学会课本上的东西,而且还要扩大生活的视野,加强对生活的理解,不能闭门造车。
3.关于写作的考查问题。高考作文题出现的话题作文是大胆的创新。如: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心灵的选择”为话题作文,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又出人意料,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从写法来讲,可以编故事,亦可谈见解;可以抒情,亦可以议论……给考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写作空间。
高考作文题给我们很重要的启示,作文训练不能给学生僵硬呆板的固定模式,要鼓励学生有创见、引导他们表达真情实感。我们仅对为了追求“发展等级”而忽视文风问题,写奇文、怪文,抄袭别人的作品的行为。要重视“开源”,学生有许多东西可写,家庭、学校、社会、世界,其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会扣动他们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奋,至宝就在身边,要引导学生打开身边宝库的大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理清观感的能力和习惯,不仅要同语言文字打交道,而且要善于捕捉有意义的材料,领会一些闪光的思想和道理,指导他们行之于文。还要指导学生阅读,阅读是学生获得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这包括指定或自选的课外读物。认真阅读,可以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可以扩大生活视野,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可以增加知识积累和提高文化素养。阅读内容丰富了,量增加了,便于多角度多层次地吸取营养。写作训练不可放松。课内作文有两个层次,一是绳以法则,使学生的写作合乎规范,指导学生写“规矩文”。再是给以自由,使他们的笔墨得以无拘无束地驰骋,指导他们写“放手文”。除课内作文外,还要重视指导学生的课外练笔,这比课内写“放手文”更加自由。只严格要求不大胆放手,写作训练会流于呆板枯燥,甚至闭锁学生的思路;反之,则又流于杂乱无章。两者不可偏废。写“规矩文”是必要的,教学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计划,提出训练的重点和要求,限定字数和时间,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的写作逐步做到准确、敏捷,合乎规矩,便是也有不足之处,学生必须按照教师规定的曲调跳舞,不便结合自身的生活和思想。写“放手文”和课外练笔可以补救上述的不足,教师只指示一个较宽的写作范围,由学生自己命意和命题,写自己感兴趣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不限定体裁和表现方法,让学生海阔天空地想,自由自在地写,并且给以宽裕的时间,让他们起草后自行修改,满意了再交卷。这有利于多种因素的综合表现,有利于活跃思想到发展个性,往往能爆发出才华的火花,学生也会从中更多地尝到写作的甜头。课外练笔还有一个优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常常写,可逐渐增长自觉的写作要求,这点至关重要。
高考改革是一项牵动千家万户的大问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的每一个举措对中学的教学工作会起到导向的作用,考试中心对待此问题是极其慎重的,“科研——推广——再科研——再推广”是一贯的工作作风。稳中求进,稳中求改是高考语文科命题的“三稳”方针。几年来就是如此走下来的,语文试卷又是众人关注的,一定会更谨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