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12期
鲁问
作者:佚名
子墨子使胜绰事项子牛⑩。项子牛三侵鲁地,而胜绰三从⑾。子墨子闻之,使高孙子请而退之⑿,曰“我使绰也,将以济骄而正嬖也⒀。今绰也禄厚而谲⒁夫子,夫子三侵鲁而绰三从,是鼓鞭于马靳也⒂。翟闻之,‘言义而弗行,是犯明也’⒃。绰非弗之知也,禄胜义也。”(节选自《墨子·鲁问》)
[注释]
(1)孟山:墨子的弟子。王子闾,楚平王的儿子。鲁哀公六年,楚昭王(公子闾兄)率军救援陈国,临行命子闾为王,固辞不受。昭王死,公子闾迎昭王子章,是为楚惠王。哀公十六年,惠王孙公子胜受封“白公”,起兵判乱,杀死令尹子西、司马子期(均为平王儿子),抓住公子闾,威胁利诱要立闾为新王。闾拒不接受,最终被杀。誉:赞扬。
②执:抓住。
③要:同“腰”。
④为:做。
⑤何其:为什么这样,表责问语气。
⑥喜:通“嬉”,戏弄,诱惑。以,用。全句意为:杀害我的亲人,却用给予楚国来诱惑我。
⑦遂:最终,最后。
⑧子:前一个“子”指古时对男子的尊称。夫子,老师。墨子,墨家的创始人,姓墨名翟,人们习惯称他为墨子。他生活在孔子逝后,孟子出生之前,少年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对儒家学论多有不满,渐脱离儒家。后明三代先圣之术,精云艺之论,就自立学说,创一代显学的墨家学派。
⑨无道:昏聩无德。
⑩胜绰:墨子弟子。项子牛:齐国大夫。使:让,叫。事:侍奉。
⑾从:跟随,跟从。
⑿高孙子:墨子弟子。请:请求。退:辞退。
⒀济:止。正:纠正。嬖(bì):邪僻。
⒁谲(jué):欺骗。
⒂马靳:马当胸的皮带,此指马胸。本句意思是:好比本想催马向前,却鞭打马胸。
⒃犯:害。本句意思是:口称仁义却不实行,这是明知故犯的行为。
[译文]
孟山赞扬王子闾说:“从前白公在楚国作乱,抓住了王子闾,用斧铖钩着他的腰,用矛尖对着他的心脏,对他说:‘你答应做王就让你活,不做王就杀死你!’王子间回答说:‘怎么可以这样侮辱我呢!杀害了我的亲人,却用给予楚国来诱惑我戏弄我。如果让我用不义的手段得天下,我都不会做的,又何况我的祖国楚国呢?’王子闾最终还是未做楚王,他难道还不算仁吗?”墨子说:“王子闾在那种极端困难的处境中能不跟从判乱的白公是难能可贵的,但是还是未达到仁的境界。如果他认为楚惠王昏聩无德,那么为什么不接受王位治理国家爱护人民呢?如果他认为白公判君不讲为臣之道,为什么不接受王位,将白公诛杀再将王位交还惠王呢?所以说:不从贼是够难能可贵的了,但还没有达到仁的境界。”
墨子让弟子胜绰去项子牛手下做官。项子牛三次侵略鲁国领土,胜绰三次都跟从了。墨子听到了这年事,派弟子高孙子请项于牛辞退胜绰,高孙子转告墨子的话说:“我派胜绰侍奉您,是想用他来阻止骄气,纠正邪僻。现在胜绰得了厚禄,却欺骗讨好您,您三次入侵鲁国,胜绰三次跟从,这好比本欲催马向前,却把鞭打在了马胸起了反作用。我听说,‘口称仁义但是不实行,这是明知故犯的行为’。胜绰不是不懂得这些道理,是他把俸禄看得比仁义更重所致。”
[简评]
墨家学派的人身穿粗麻短衣,量腹而食,生活俭朴,纪律严明,技艺超群,栉风沐雨,视死如归,奔走诸侯之间,形成春秋战国时影响很大的墨家学派。
他们主张“兼爱”“非攻”“节用”“节葬”“非乐”“尚贤”“尚同”,在当代有进步意义。
这则短文讲了两个故事,意味深长地阐明了墨子在原则上和策略上的态度:对原则一丝不苟的严肃,而策略上又尽可能地灵活,这样方可达到仁义的最高境界。
王子闾面对死的威胁和做王的利诱却坚持仁义的原则,并且最终被杀害。按儒家的想法,这应是“杀身成仁”的典范;可墨子认为做得还不够好。因为墨子认为坚定的原则性和高度的灵活性圆满和谐地融合才可能达到仁义的最高境界。王子闾应该接受王位,因为只有这样大仁大义才有可能得以推行,受到保护——如果楚惠王昏聩无道,则取而代之治理国家以利百姓;如果白公不义,则应接受王位而后诛杀白公平叛,再迎惠王复位以利百姓。守义不屈,慷慨赴死有时是需要的,但在维护大义的原则下,有时也需用灵活的手腕、机变的策略来达到守义的目的,这才是仁义的至高境界。
胜绰三次跟从项子牛入侵鲁国,虽有不对,但他身为下属;也属身不由己,但墨子认为他违背了自家的主张和原则,而给予严厉谴责,这就又表现出墨子对原则一丝不苟的严肃的一面。
由上可知,墨家实是在追求仁义的一种更高境界。
(湖北 李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