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12期
超越时空的慰藉
作者:阿 魏
李 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敬亭山,在安徽省宣城(李白逝;世地)北,原名昭亭山,山上原有昭亭,相传南齐诗人谢眺曾吟咏于此。
漫游者的夜歌
歌 德
一切峰顶的上空静寂,
一切的树梢中,
你几乎觉察不到一些声气,
鸟儿们静默在林里。
且等候,
你也要去休息。
(冯至 译)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诗人游历至宣城。登临此山,伫足此亭,缅怀古人,想到自己大半生浪迹飘泊,李白情难自禁,便写下这首《独坐敬亭山》。
诗的前两句渲染气氛。所有的鸟啊,竞相高飞远去。只有那孤独的云悠然飘荡,自在逍遥。这两句信手拈来,对仗工整,比喻贴切。以众鸟高飞喻千千万万的文士纷纷致力于科举仕途,求飞黄腾达,而作者如闲云野鹤一般,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超然高蹈于尘世之外,“众、高、尽”,“孤,独、闲”,对仗工整,意象鲜明,寓意深刻。
后两句诗人把敬亭山引为知己,凸现出他怀才不遇,旷世孤独的状况。敬亭山只是一座山,不能也不可能理解作者的情怀,而“知己”却“只”有敬亭山,仿佛孤独之中找到了慰藉。一个“只”字令人悲恨交集,感慨万千。
联系本诗题目中的“独”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壮志难酬、知音难觅的孤独心情,而“坐”字则更深化了“独”的境界,把作者身心疲惫、无可奈何的状态描摹得淋漓尽致。无独有偶,在西方,比李白晚一千多年的浪漫主义诗人歌德也展示了相似的情怀。
歌德(公元1749-1832年),德国的伟大诗人,狂飙突进运动和古典主义的代表:1775年,他被任命为魏玛公国国务参议。1780年,他因厉行改革而触动了一些贵族的利益,受到诽谤和攻击:当时,他常常以登山排遣心中的郁闷,此诗即题于山间小屋的壁上。50年后,82岁高龄的诗人故地重游,走进当时的小屋,看见此诗,一时情难自禁,泪流满面。
诗的前半部分以登临者的视角,先是仰望群山上空,随后俯瞰树梢,进而想象不易觉察的气流的声息和林中的小鸟,上空静寂,树梢静寂,气流静寂,小鸟静寂,一切静寂,展示了一种令人窒息的氛围。诗的后半部分由万籁俱寂引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忍不住喟然长叹:且等候,你也要去休息。
诗人当时所遭受的压力是多方面的,难以想象的,然而他想到的不是放弃、逃避,而是暂时休息,为了有一个更加勇猛精进的开始。
尽管李白和歌德天各一方,尽管相隔一千多年,但这两位诗人的境遇和作品竟如此相似,仕途不畅,遭受排挤,孤独寂寞,登山赋诗。如果能够相遇、交流,这两位孤独的天才一定会交为知己,互相慰藉,即便不能相遇、交流,他们留下的不朽诗篇,也足以慰藉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