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9期


心灵的选择

作者:佚名




  清晨的山谷平静得像无波的水面,但给人的感觉却不是空灵,当太阳露出一缕光辉以后给人的感觉只有幽远。
  从那袅袅的炊烟中看出,妈妈已经为两个孩子做好了早饭,并准备送他们上学,妈妈要一直把他们送到山顶,目送他们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晨雾中。当回来时,却发现小三儿已经守在门口了,一种渴望的神情从他幼小心灵的窗口流露出来。妈妈以为三儿是饿了便赶忙给他弄些饭吃,但吃饭时却看出他有些心神不定。
  由于地里还有活,妈妈便带着三儿一块下地做活去。坐在地边,三儿出神地看着妈妈将一棵棵较矮的;较弱小的苗全锄掉了,只留下粗壮的,突然,三儿冲到妈妈身边,一把夺过妈妈手中的锄头,大声喊着:“妈,你别把它们全锄了,它们也是苗,它们将来都能长大,都能长粮食。”妈妈出奇地望着三儿今天异常的举动,感觉有些不对,便一把抱住儿子说:“妈不锄了,可这是为什么呀?”
  “妈,苗弱小的,你便给锄了,那……那我这个残疾的儿子,你会舍弃吗?”
  看着儿子失神的眼睛,看着儿子残疾的一条腿,妈妈的泪水止不住地流出来,将儿子紧紧抱在怀里,“不,妈妈不会舍弃你的,你们哥仨我一个都不舍弃,你们全是妈的心肝。”说着,泪水已经成了断了线的珠子。
  河里的水声似乎变大了,太阳的光辉冲开了晨雾,洒满了整个山谷。金色的阳光笼罩在那对母子身旁。
  三儿抬起他那张稚嫩的脸,望着妈妈怜爱的眼睛,“妈,我也想上学,我也要学好多的知识,我也要成为有用的人。”
  妈妈紧紧地抱住儿子,点了点头。太阳已经很高了,妈妈站起来,领着儿子走在回家的路上,却发现儿子手中捧着一株小苗,儿子说:“我要把它种在家里,我选择了它,它会让我收获,妈,你也一样。”
  就这样,妈妈每天目送三个孩子渐渐消失在晨雾中,其中一个身体有些摇晃。当她转过头来看那幽静的山谷时,心里却激动不已,三儿不会让她失望,她这样想。
  
  [评析]
  生命的对话
  
  优胜劣汰,这似乎是一个毋庸置疑的自然生存法则与规律,农业种植中选择性的间苗所遵循的就是这样一个基本法则——除去弱小的,留下健壮的。可是,作为活生生的人呢?在面对不同身体状况的人的时候,我们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这不是简单地用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就能解决的问题。这篇以《心灵的选择》为题的作文就从这一自然法则中展开了独特的求异性反向思维,通过母亲面对不同身体状况的幼儿的未来生活道路和生存方式的选择,讲述了一个深沉而又感人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人类存在的主体性的哲理思考。
  从文章叙述的故事看,进行心灵选择的主体是妈妈,妈妈掌握着三个儿子上学与否的决定权。但是,提出逆向于自然生存法则思考问题的却是幼小的残疾儿子。也许,对种植间苗的传统习惯提出异议有些幼稚,但是以此生发的残疾人追求与正常人平等生存、平等受教育的朴素的情感中却蕴含着极其深刻的哲理——人权,作为类的人的主体性权力。这既是妈妈最终选择将残疾儿子和其他两个孩子一起送往学校的根本原因,也是引起读者情感涌动的主要感触点所在,从而完成了儿子与妈妈之间、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次生命的对话。
  (河北 王映霞)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