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8期


屈原《橘颂》讲解

作者:顾 农




  橘颂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可任兮。纷温宜修,垮而不丑兮。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注释]
  ①本篇选自《楚辞·九章》。作品热烈地歌颂楚国的特产橘树,寄寓着作者热爱故土、追求高尚的思想感情。橘树,多年生灌木,开白色的花(即诗中所谓“素荣”),果实是中国传统而悠久的土产水果。②后皇嘉树:后,后土;皇,皇天。后皇是对天地的尊称。全句谓橘树乃是天地间最美好的树。③橘徕服兮:徕,来,从来;服,适应。全句谓橘树一生下来就适应于楚国的气候和土壤。④曾枝剡(yǎn)棘:曾,通“层”,指橘树的枝叶长得一层一层的。剡,锐利;棘,刺。橘树枝上生有尖刺。⑤圆果抟兮:抟,通“团”,圆圆的。全句说橘子的形状是圆圆的。⑥文章烂兮:文章,纹理色彩;烂,有光彩的样子。橘子果实因渐次成熟,有的青,有的黄,错杂在一起,色彩丰富好看。⑦精色内白:精,鲜明。句指橘子外表色泽鲜明,里面是白色的果肉。⑧类可任兮:类,似乎。看橘子的特点,好像是可以挡当重任的。一本作“类任道兮”,则是可以承担道义责任的意思。⑨纷温宜修:纷缊,即氤氲,指橘子的香味;宜修,美好。⑩婷(kuā)而不丑兮:婷,美;丑,类;不丑,出类拔萃。⑾廓其无求兮:廓,旷远而无所牵累的样子;无求,无求于外。以上二句歌颂橘树安于故土。⑿苏世独立:清醒地独立在世界上。⒀横而不流兮:横,横绝,特立独行;流,随波逐流,没有定力。⒁愿岁并谢:谢,过去。这句是说愿自己与橘树共同成长。⒂淑离不淫:淑,善;离,通“丽”,美丽;淫,过头。全句意谓橘树有着善良的品格,没有什么过头的不妥的东西。⒃梗其有理兮:梗,挺直,强硬;理,纹理。这里又指道理,是双关。⒄行比伯夷:伯夷,殷末孤竹君之长子,将继承权让给弟弟,逃到周,得到文王的优待,后来因为反对武王伐纣,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儒家高度评价他的高尚品德。这里说橘树品德高尚,可以与伯夷相比。⒅置以为像兮:置,植;像,榜样。
  [讲解]
  从体制上来看,这首诗基本是四言的,所写的物象限于一种,写作路径略近于《诗经》,可能是屈原早期的作品。
  但是这里已经有了新的创造,在《诗经》里还没有这样成熟的咏物诗。所谓咏物诗固然要描写所咏之物,同时它往往还有隐藏于物象背后的深层含义,指向某种品德、情操、感慨、意趣,这后者才是诗人真正关心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诗中所咏之物不过是一个隐喻或象征。诗的这种写法称为“比体”。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比体除咏物之外,还有咏史、游仙、艳情等等。那些诗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神仙、爱情之类都是表面的符号,作者另有深义。《诗经》的比兴传统至此有了新的发展。
  写好咏物诗的关键在于,表层描写与深层含义应当密合无间,不能是两张皮;更进一步的要求则是表层描写虽然不过是手段,但它又不是过了河就可以拆掉的桥,它本身应当得到恰当的处理并且具有审美的价值。用歌德的话来说,象征的奥妙就在于“每个情节必须本身就有意义,同时指向某种意义更大的情节”(《歌德谈话录》,1826年7月26日对爱克曼的谈话)。《橘颂》正是如此,作品写到这种树只能生在南方(所谓“橘逾淮而化为枳”),独立不迁;树形很美,果实更美。“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这几句抓住了橘树的本质方面;“闭心自慎”,亦即把美好的东西藏在里面,虽然这是一切水果的通性,这里也专门加在橘子身上,幸而并不勉强。而从这些特点出发,作者进而挖掘它的象征意义——实际上是作者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这一物象上去,并联系到具体的历史人物伯夷,最后表明要以此为榜样来为人处世。这几番跳跃都很自然。汉代的咏物赋和后代的咏物诗都从这首《橘颂》中学到很多东西。
  战国时期多游说之士,他们朝秦暮楚,可以为任何肯任用他们的诸侯服务;而屈原则是乡土观念、国家观念极重的人,所以特别重视“受命不迁”,强调“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后来等到汉王朝统一中国以后,这种观念得到长足发展,形成一种巨大的民族力量。
  《橘颂》是屈原高尚人格和个性的一个缩影。屈原说过“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涉江》),他始终保持着青年时代的纯洁和高尚,并在苦难中逐渐走向成熟。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