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8期
流动的藤萝 流动的情感
作者:陈亚丽
文中紧紧围绕紫藤萝这个物象,进行了细致人微的描写。作者把静态的景物完全写“活”了。
文中说这一片紫藤萝“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这些文字,一反常态,入笔出新,给读者一种流动的动态享受。透露出作者欢快、欣喜的情感。
作者巧妙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紫藤萝的动感。作者说:“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在这样一种静态的氛围中,紫藤萝“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加上后文的“我在开花!”的“嚷嚷”,给读者的感觉是,这一片紫藤萝俨然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了。这样的拟人描写,正强烈地反映出作者关注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在上面这些动态的描写中,毫无疑问要仰仗作者的丰富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更突出表现在下面的描写中:“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二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这样的文字,使读者感受到这一片紫藤萝以外更为广阔的世界。提到“帆”,人们自然会想到“海洋”。
这篇散文的流动之“美”,不仅体现在对景物的具体描写中,还体现在文中内容的转换与高度概括之中。
与其说作者在写景,不如说作者在抒“情”。文中字里行间分明透露出作者抑制不住的欢欣与喜悦,那就是“文革浩劫”之后,人们重新获得的对于美的追求的那份自由。作者面对这一片紫藤萝,“十多年前”的阴影又闪现在她的心里。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焦虑和悲痛”。但是文章没有去过多地回忆过去,只是简略描写了当时这树藤萝衰败的景象,与眼前的盛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紧接着又回到现实,“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从文初紫藤萝盛开的“盛况”,到文中的“衰败”,再到文后的“盛况”,一波三折,这种内容的变换,也给读者一种强烈的流动之感。
文章在表现方法上集中体现了这种“流动”之美;在内容上,作者运用含蓄的笔墨表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探求。作者在对藤萝盛开的盛况的描写中,处处透露出对永恒生命的赞美。比如说紫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在文章的尾声,作者更直接地说:“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苎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装满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作者在这一树藤萝中,寄予了她对生命的认识,更寄予了她对未来的希望。
从微观的角度说,这篇散文,注意了首尾的呼应;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语言并不华丽,但极富于表现力,营造出了优美的意境。这是一篇成功的写景抒情散文,情与景真正是水乳交融。更为可贵的是,文章表现了丰富的内涵,但所用文字极为简洁。
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力作,与她深厚的学养有直接的关系。她原名冯钟璞,是一代哲学宗师冯友兰之女。她祖籍河南南阳。南阳冯氏,是世代书香。她的姑姑冯沅君,是五四时期与冰心、庐隐等齐名的新文学女性作家的先驱。她本人从小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在大学期间又专门学习外国语言文学,所以她的文化背景与众不同,集中西两种文化于一身,其视野之开阔,思想之深邃,就可想而知。《西湖漫笔》是她散文的成名之作。她的散文佳作还有《奔落的雪原》、《丁香结》、《好一朵木槿花》、《报秋》、《哭小弟》、《柳信》等。可以说,她的散文成就与她的小说成就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