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8期
学会比较阅读
作者:唐惠忠
一、比较阅读的类别。
(一)同体裁课文的比较。
如《孔乙己》和《范进中举》都是小说,可以就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先找出两个人物的相同点:都受科举制度的毒害,同为热衷功名的知识分子,都有一段穷困潦倒的生活遭遇。再发现不同点是:孔乙己麻木迂腐的性格中尚有傲气,在偷窃懒惰的恶习之外,不乏善良正直;而范进显得懦弱而圆滑。此外,两个人物的结局也不同:范进中举做官,荣华富贵,成为人上人;孔乙己终身潦倒,最后被吊打致残与被逼死。从揭示主题看,孔乙己形象意义在于正面揭示科举制度的罪恶;范进中举发疯,间接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之深。又如《我的叔叔于勒》、《竞选州长》都是外国短篇小说中的精品,可以侧重从写作方法上进行比较。构思奇特是两文共同点。它们的区别在于:前者以“我”为叙事主体,其他人物的态度、行动,都从“我”眼中看到,于勒叔叔的一封信推动了情节发展;后者全篇通过“我”的独白来完成,运用报纸引文推动了故事发展。前者通过神情、动作、语言、心理来描写刻画人物;后者具有夸张讽刺的语言风格。而像《马说》和《说虎》这样的同体裁文章,可从标题、中心论点的提出和论证方法的运用等多方面求同辨异,以熟悉托物言志类散文的一般作法。
(二)不同体裁课文的比较。
对不同体裁的作品进行比较,有利于区别、掌握各种文体的特点和要素。如《中国石拱桥》是说明文,《北京立交桥》属记叙文。前者给人以有关中国石拱桥的知识(包括其形式、结构、成就、发展等);后者通过对北京立交桥飞速发展情况的报道,歌颂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前者主要用的是说明,后者主要用的是记叙。识别这些不同,能得到对说明文的感性认识,并能由此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同一篇课文多方设立比较点。
如《变色龙》写奥楚蔑洛夫对小猎狗、赫留金和狗主人的声色不断变来变去,但其中又有他不变的本性,值得细细品味。又如《我的叔叔于勒》充分描述了菲得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截然不同的态度,于勒由富到穷,也就由“福星”变成了“灾星”;菲得普太太对他前赞后骂、前盼后躲,形成了鲜明对照。菲得普夫妇共同的性格特点是自私、冷酷、虚伪、唯利是图,但相比之下,菲得普太太更精明、泼辣、有心计。若瑟夫是一个善良、纯朴的青年,与父母的自私、冷酷是强烈的对比,在这个尚未受到腐蚀的孩子身上,寄托了作者的希望、理想。另外两笔环境描写,分别烘托了人物欢乐的心情和失望、沮丧的情绪,这一组对比也很巧妙。
(四)课文前后修改稿的比较。
课文作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对作品所作的修改也不容忽视。比如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有“忍看朋辈成新鬼”的诗句,“忍看”,原写作“眼看”。这一字之改,顿使作者的满腔悲愤之情喷涌而出,而用“眼看”则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眼看”只不过是“眼睁睁地看着”的意思,虽有悲痛之情但无激愤之气,而且还带着面对事变的发展毫无办法、感到无可奈何的消极情绪。变为“忍看”,意思指“怎忍看”、“不忍看”,作者的愤懑之情和坚持战斗的精神,就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了。经常作这样的咀嚼、辨析,对于提高自身的语言感悟能力很有帮助。
二、进行比较阅读的注意点。
进行比较阅读,首先要选择好比较对象,确定比较点,就是要善于从不同的读物中发现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的各种联系,并从中抓住主要联系,这样才能选准比较对象,明确比较点。
选好了比较对象,确立了比较点之后,要对所选的作品,通过分析、对比,找出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探究造成这种异同的原因,以便加深对文章的认识,获得新见解。如同是咏梅,陆游笔下的梅花,生长在驿道外断桥边,在日暮黄昏中独自开放,有孤苦难言的寂寞;在风雨中凋零以后,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仍然孤芳自赏。毛泽东所写的梅花却不同,即使大雪纷飞,冰冻百丈,她仍在悬崖上,争妍斗俏;梅花在这里是春天的信使,并不与群芳争春,“待到山花烂漫时”只与群芳一齐欢笑。事实上,作品内容的不同,反映了作者思想感情上的差异。陆游的词是他在宋代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下,抗金抱负不得施展而倍感孤独寂寞的反映;而毛泽东的词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国际上的反华“大合唱”,勇于坚持斗争,充满胜利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阅读中经过这样的比较和分析,对作品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