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7期
语文学习中“对文”知识的运用
作者:谷桂花
了解“对文”的这两个特点,可以使我们理解以前不懂的知识,解决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从而达到准确理解词义,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对文”的主要用途有以下几点:
一、有助于推知文言文中的一些难解字。如:
(1)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
(曹雪芹《红楼梦》)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3)岭峤微草,凌冬不雕;并汾乔木,望秋先陨。
(沈括《梦溪笔谈》)
例(1)中“处”的词义是多方面的,但根据“对文”知识,“处”对应上文的“时”,“行动处”即“行动时”,例子还有“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雨霖铃》);例(2)中“共”对应“与”,“共”即“与”;例(3)中“乔木”对应“微草”,“微”即释为“小”,那么“乔木”应解为“大树、高树”,而“望”与“凌”相对,就应解为“临近”。
再如:
(4)从流漂荡,任意东西。(吴均《与朱元思书》)
(5)华堂旅会,闲亭独坐。(黄宗羲《柳敬亭传》)
例(4)中“任意东西”,若译为随便到哪里,就违背了对文规律。由对文知识可知“任意”对应“从流”,二者都是动宾结构,应解为“任凭意愿”,“东西”也应与“飘荡”相对,解为“飘到东,荡到西”;例(5)中“闲”与“华”相对,应作“平常”解,即无论在豪华的厅堂里与众人聚会,还是在平常的亭子里独自坐着。
二、有助于推知成语的词义。
“对文”知识为不仅可以推知句子中词语的意义,还可以推知并列结构的成语中难懂字的意义。如:
(际)山(枕)水:加点二字都是“临近”之意;
(游)目(骋)怀:游、骋都是指“任意、任凭”;
不(学)无(术):“学”是名词“学问”的意思,“术”指名词“本领”,二者意义相近;
男女同学,(同学同泳):“同学”和“同泳”的结构相同,应解为“一同学习”;
尔(虞)我(诈):“虞”和“诈”同为“欺骗”之意;
(按)甲(寝)兵:“按”和“寝”意思相近,分别为“放下”、“止息”;
(傲)雪(欺)霜:“傲”“欺”意同,都为“蔑视”;
补(阙)拾(遗):“阙”和“遗”意同,都为“缺失、遗漏”;
不(偏)不(党):“偏”“党”意同,都为“偏袒”;
耳(濡)目(染):“濡”“染”意同,为“浸湿、沾染”;
(彰)善(瘅)恶:由“善”与“恶”意义相对,推知“彰”与“瘅”意思也相对相反,分别为“表彰”、“憎恨”;
(革)故(鼎)新:“革”与“鼎”意思相反,分别为“革除”、“建立”;
(殚)精(竭)虑:“殚”和“竭”意相近,都是“用尽”的意思;
(否)极(泰)来:“否”“泰”原为卦名,“否”是凶卦,可引申为恶运,“泰”是吉卦,可引申为好运;
(宵)衣(旰)食:“宵”“旰”的意思分别为“天不亮”、“夜晚”,意思很相近;
面(誉)背(毁):“誉”和“毁”的词义是相反的,解为“称赞、赞颂”;
民(殷)国(富):“殷”的词义与“富”相近,为“富裕、富足”;
(求)全(责)备:“责”的词义应和“求”相近,解为“要求”;
(挈)妇(将)雏:“挈”和“将”的意思都是“带领”;
(包)羞(忍)耻:“包”原意是包藏,引申为“忍受”,和“忍”意思相同;
(铭)肌(镂)骨:“铭”指在器物上刻字,“镂”指雕刻,二者词义很相近;
具备以上特点的成语还有很多,引进“对文”知识后,我们就可以根据成语的结构特点来推知其具体的词义。这样就可解决在时间紧迫、又没有工具书的情况下面临的字词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