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6期
意象——鉴赏古典诗歌的必经之路
作者:魏新磊
这首诗前两句景色宜人,四景四色,鲜艳夺目,但他乡的美景也难以抹去思乡之情。他乡如此迷人的景色,尚且难以抚平诗人思乡的心情,越发反衬出作者思乡情之浓之烈。
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流传千古的好诗往往是愁苦之音。正如韩愈所说:“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娱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法国诗人缪塞也有一句名言可以印证:“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屈原、李白、杜甫、陆游、辛弃疾等人的许多伟大作品都是如此。
(三)要善于捕捉点睛之笔。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出矣。”这里所说的“境界全出”决不是和盘托出,了无余蕴。“境界全出”,从诗人艺术表现的角度来说,是指把客观的物境和主体的情意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来,做到物态人意兼擅其美,各极其胜。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来说,是指意境生动含蓄,富于暗示性,能最大限度地诱发读者的想象力并激活其再创造的潜力。以“红杏枝头春意闹”为例,“闹”字至少可以引发下列联想:枝头杏花怒放,繁茂异常;杏花迎风嬉戏,风姿绰约;作者内心兴奋不已……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四)要“知人论世”。
关于这一点,建议重读高中语文第五册课文朱光潜先生的《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该文对这一点有精辟的论述o
(五)要注意解读意境的多重意蕴。
以杜牧的《山行》为例。“霜叶红于二月花”是该诗的主旨所在。从该句中我们至少可以解读出以下几重深层意蕴:
1.不说“红如”而说“红于”,作者欣赏一种饱经风霜的成熟之哭。
2.联系人生,虽然人无再少时,但“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老年自有老年的美好之处。
3.枫叶经霜才会“红于二月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从而感悟到应以积极的姿态,昂扬的斗志,去迎接人生的挑战。
以上解读当然不是全部。意象作为诗歌的基本组成,是情感的体现和意境的展示,深入地了解、分析和品味意象是鉴赏诗歌的必由之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