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6期
如何在阅读中准确迅速地筛选信息
作者:芮忠汉
一、认识信息定位。文字是信息的载体,凡是一定的文字都载有一定的信息,一定的信息在文章中也都需要用文字来表达。所传输的信息包括概念语意、思想观点、内容材料等不胜枚举。
例如,“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索与这个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达尔文《物种起源导言》)对这个长句可从中提取如下信息。
1.说明了研究工作的三个主要阶段(或三个准备工作):搜集材料,整理研究,提出结论。
2.强调了搜集材料的“耐心”和全面。
3.说明了结论的慎重(“也许”、“一些”)。
这三项信息,很难说哪个是无用的,也不能说提取的就是有用信息,不提取的就是无用信息。
信息的定位应根据语文由字词句篇从小到大的组合构成规律来确定。它的构成虽有并列、承接、总分、因果、主从、转折、目的等多种关系,但大体可归纳为联合关系和偏正关系关系。以“正”为中心,“偏”为辅助,我们可把信息定位到中心信息和辅助信息。这样,无论是句段还是整篇,虽信息处处存在,无处不有,但不难根据信息的关系和筛选的目标确定取舍,提取所需要的信息。
二、筛选信息要明确目标和要求。筛选信息可分为自主确定筛选和命题筛选两种,前者是不受任何局外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确定的读书目标筛选信息,后者是根据编者设计的阅读提示,或命题已经提出的要求筛选信息。他们有着共同的一点,那就是必须明确阅读目的,准确把握目标和要求,即明确筛选什么样的信息。
如《蛇岛》第3段:“蛇岛整个轮廓近似平行四边形,岛的西南端是整片陡立的峭壁,峭壁顶端是岛的主峰,从主峰向东南、东北和北面成扇形延伸下降,形成峰峦起伏的扇面山。岛上草木非常繁茂,除西南峭壁和山上的裸岩部分外,全岛百分之七十八为植物所覆盖。每年从五月至十月,全岛郁郁葱葱,好像一块浮在海面碧波中的碧玉。”如果要求筛选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可以筛选出:介绍了蛇岛的地形,地势,地貌。如果要求筛选本段重点表达了什么意思,就可以从地形地势是地貌环境的条件原因关系上,排除前两项辅助信息,筛选出草木繁茂的优良环境这一重要信息。如果从全文着眼,要求筛选本段的写作目的或对下文所起的作用,那就可筛选出:为下文介绍蛇岛特点和蝮蛇的生存环境打下了基础。
目标、要求不同,筛选的信息也就不同。只有明确目标和要求,才能准确筛选出需要的信息。可见,明确目标和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三、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筛选信息要做到易行、有效、准确、迅速,那么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1.从文章的组合构成规律掌握筛选信息的技巧。如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基本观点。文章内容丰富,首先写入们对两种年轻人的两种态度,现代社会比古老社会复杂,《伊索寓言》中好多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然后对《伊索寓言》中九个故事叙述议论,发挥联想,讥讽污浊世风,最后表达基本观念: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这个基本观点是全文的中心信息,它是在前边多方辅助信息之后,在文章结尾,用概括性的语句表达出来的。而有的中心信息则是在文章的开始,如罗素的《我为何而生》。
2.分析、概括、理清信息间关系,明确信息定位,准确把握筛选信息。
理清信息之间的关系,可将理解自然段的方法迁移运用,也可遵循学习语文的规律——字词句篇,由小到大。即先读懂一段中每句话的意思,分析句间关系,把围绕一个中心意思的句子归为一层,再分析层次间的关系,然后给信息准确定位,最后筛选需要信息。
如达尔文《物种起源导言》第一段:我曾以博物学者的资格参加贝格尔号巡洋舰的环球远航,在南美洲看到的关于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现存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回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与这个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这样,在五年的时间内,我专心思考这个问题,并且作了一些札记。1844年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写成当时我认为是正确的结论的提要。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我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始终没有间断。我希望读者能原谅我作这些琐屑的陈述,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全段有六句,第一句交代1831—1836年环球旅行考察;第二、三句交代1837—1842年思考问题,作札记;第四句写1844年充实札记,写成纲要;第五句写1844到现在(1859年)继续探讨,从未间断;第六句表达“并没有轻率的下结论。”从全段关系看,前四句无论从时间还是从事件发展,它们都是承接关系,第五句带有总括性,与前四句有分总关系,前五句交代《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第六句交代写作态度。前五句详细列举年份,交代成书过程,就是为第六句“没有轻率下结论”服务的,因此前五句为辅助信息,第六句为中心信息。另外,还可用“之所以说明这样”“是为了”这些表原因目的词语,理清前五句与第六句的关系,从而明确辅助信息与中心信息的定位。这样,在理清了信息间的关系,明确了信息的定位后,再从众多的信息中筛选需要的信息就会变的容易、准确。
对全文总体信息或篇中局部信息的筛选,方法与自然段基本相同。
3.注意宏观着眼,整体把握,微观入手,相互结合。段篇学习中虽可采用中心、概括,或提示性较强的语句作为阅读理解和筛选信息的技巧,但如果不注意通读全文,从宏观着眼,整体把握,只抓中心句、概括语,势必会断章取义,造成失误。
如《把握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第三部分第一段:“21世纪科技发展趋势是:各学科不断交叉并加速综合,而且不同学科的作用、地位都将发生变化。如果说20世纪主导科学是物理学的话,那么21世纪的主导科学将是生命科学。生命科学研究极端复杂的系统,能满足人类社会多种需求,所以有人称21世纪将是生物技术世纪。”
全段共三句,如果只顾技巧,不管整体,就会把第一句选作中心句。如果从全段着眼,就会发现,二、三句是因果关系,重点在第三句,第一句与二、三句是一种大小包含或主从关系。第一句说的是总体趋势,二、三句是就总趋势中的子系统——生命科学中的生物技术来说的。从整体看,以下三段从“人类基因研究将取得重大进展”“转基因技术将引起一场农业革命”“生物材料将成为研究热点”展开论述。这三个方面的阐释,对应的是“生物技术世纪”,因此,着眼全局,把第一句作为这一部分的中心信息就显得不够确切。
总之,宏观着眼,整体把握,微观人手,相互结合,对于阅读理解和筛选信息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