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2期


高中生如何利用《语文读本》

作者:尤立增




  《语文读本》旨在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扩大视野,增加积累。与教科书一样,两者的目的都是从语言的综合范例中学习语言,提高语文能力。对《语文读本》,一般要求略读,并能运用从精读教科书中获取的知识和经验独立阅读。但是,一旦“独立阅读”,面对很重的各科课业负担,面对每学期35万字的阅读量,学生便会流于形式,甚至放弃阅读。这显然有违《语文读本》编写的初衷。从另一个角度讲,随着课时计划的调整,靠极为有限的课上时间处理《语文读本》中的所有文章,显然又不现实。这两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得相当数量的师生对新教材的使用无所适从。笔者在处理教科书和《读本》的关系上,尝试过如下一些做法。
  
  一、由此及彼,比较阅读。
  
  新教材的编写,以能力训练为主,重视文化熏陶,编排线索鲜明,训练序列清晰。如高一年级,着重培养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与此相适应,《语文读本》选编了大量与能力训练点相对应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如教科书第二册的第一单元,学习的重点是整体把握,筛选信息,选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物种起源>导言》等四篇文章;而《读本》则选编了《东方风来满眼春》、《生生不息其命维新》等九篇文章作为课内阅读的延伸。但两者的学习重点是一致的。所以,可以利用比较阅读,同时解决两篇甚至多篇文章的阅读问题。特别要注重利用课堂上掌握的阅读方法,解决《读本》中的实际问题。比较阅读的两篇文章,可以是同一作家的作品,也可以是不同作家语言风格相似、内容相关的作品。如第一册第一单元的能力训练点是揣摩语言,就可将《杜鹃枝上杜鹃啼》与张中行的《螳螂》对照阅读,因为两篇文章都是貌似东拉西扯,不用心去表达什么,却传递出作者丰富的文化知识以及特定的心境与感情,语言上也都有令人回味之处。
  
  二、延伸阅读,以“外”促“内”。
  
  这里所说的“延伸”,是指教科书向《读本》的延伸。教科书上的一些文章属于节选内容,而教科书未选的内容则在《读本》中收录。如《内蒙访古》全文共有六个部分,教科书选的是第二、第三部分,而其他部分则在《读本》中,可以将课本中的第二、第三部分与《读本》放在一起学习,这样两部分结合,便可以整体把握《内蒙访古》整篇文章的思路。如果整篇文章是“林”,那么,教科书上的节选部分就是“木”,既见森林,又见树木,从整个树林的角度看“木”,当然比孤零零地看“木”更为深刻、透彻。这样,可以不必介绍背景,就能对节选部分的行文思路、思想感情、语言风格有了比较清楚的理解。《我与地坛》、《郑伯克段于鄢》等文章均可采取这种方法。
  
  三、指导自读,随机点拨。
  
  《语文读本》虽然是课外读本,但其中的有些篇目十分精彩,毫不逊于教科书中的文章。因此,《读本》上的文章完全可以进入课堂。一般来讲,阅读鉴赏课由学生自读、讨论、质疑和教师点拨、总结几个环节构成。这类课题必须制定明确的目标,或揣摩语言,或理清思路,或筛选信息,每节课可以只抓一点,完全不顾及其它,否则可能收获甚微。
  
  四、师生齐动,以练促读。
  
  对有些训练点比较集中的文章,可采用练习题的形式促进阅读。命题可由老师拟定,也可以让学生命题。
  比如在学习第三册古典诗词单元时,对《读本》中的一些诗歌,要求学生按照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的形式命题,拟题后,同桌交换,完成这些题目,并互相讲评。而后,选出优秀的命题加以改造,供全班学生训练使用。这样,学生积极性很高,纷纷查资料、拟习题,自然对诗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五、利用练笔,读写结合。
  
  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除了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之外,好的文章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写作素材。而《语文读本》中的文章既可作为学生作文的范本,又能使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因此,完全可以以写带读,以读促写。在布置练笔内容时,先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读后感或鉴赏文章,阅读的文章就是从《语文读本》中自由选取的。这样,教师在批阅练笔时,也能发现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以评语的形式与学生交流。读写结合,二者相得益彰,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六、明确任务,假期阅读。
  
  采取了诸多形式,但对于每学期3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单靠学期内完成,又的确有困难,因此,我采用了布置寒、暑假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集中阅读,同时明确任务: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每天阅读1—2篇文章,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并抄录在笔记本上;对文中的精彩语句、新鲜说法、哲理主旨、人物事迹、科技新知、道德情操、章法技巧,凡是自己感触深刻的内容,或摘录,或点评,广泛吸收,为我所用;对阅读中的问题,也需要随时记录,以供开学后交流探讨;对每一篇文章,都要求学生以对联的形式概括文章主旨或写作特点。这样,学生能充分地利用假期时间,集中阅读,收效很大。现列出我的学生拟的一些很有特色的对联。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思想以客观物质为基础,真理用社会实践来检验。
  《尊严》:一朝惨遭毒打激起心中怒火,四年艰难上诉讨回国人尊严。
  《相思正是吐黄时》:冰封雪冷隔不断孤魂夜夜乡梦断,相思吐黄终团聚游子日日亲情甜。
  《与妻书》:志存高意求坚献身正义事业,字泣血文含情写就英雄篇章。
  以上做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都曾尝试,感觉收获较大。只要广大师生认真研究《读本》,相信会创造出更多的好方法。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