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井绳等

作者:佚名




  井绳
  
  通向月亮的路并不是美国航天局发现的。
  在美国之前,甚至远在公元前,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发现了接近月亮的最佳方式。
  方法很简单。
  只需要一眼井,一汪清澈的好水,一根井绳。
  面对水井的时候,要让自己燥热、混乱、凶狠的心静下来,不要怀着总想征服什么的冲动,不要乱折腾,安静一些,内心清澈一些,低下你高傲的头,弯下你高贵的身子,你就会看见,从水里。从岁月深处。一轮干干净净的初月正向你升起,并渐渐走向你,走进你的生活。
  美国航天局用了很大的劲爬上了月亮,只抓了几块冰冷的石头拿回来让人类看,让人类扫兴,让人类的神话和童话破灭,让孩子们面对冰冷的石头再不做美丽的梦。
  美国航天局让人类离月亮越来越远,离石头越来越近。
  我父亲不知道人类的宇航船在天上折腾些什么,我父亲心目中的月亮仍是古时候的那个月亮,那是神秘的月亮,是嫦娥的月亮,是吴刚的月亮。我不读涛的父亲也知道,李白打捞的就是水里的这个月亮。
  我父亲几乎天天都要和月亮会面。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他一直都在打捞水中的那个月亮。
  你见过我父亲在月夜里挑水的情景吗?
  他望一眼天上的月亮,他微笑着低下头来,就看见在井水里等着出水的月亮。
  我父亲就把月亮打捞上来。
  两个水桶里,盛着两个月亮。一前一后,猛一看,是父亲挑着月亮:仔细看,就会发现是两个月亮抬着父亲,一闪一闪地在地上行走。
  通向月亮的路是多长呢?据美国航天局说是三十万万千米,走了三十万千米,他们发现了一块冰冷的石头。
  我丈量了一下父亲用过的井绳,全长三米,父亲通过这三米的距离,打捞起完整的月亮和美丽的月光,
  审美是需要保持距离的。取消距离,美国得到一块冰凉的石头;谦卑地、怀着敬畏守着一段距离,我的父亲披着满身满心的圣洁月光。
  我发现,美国是一个会折腾的技术员,父亲是一个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美学家。
  为什么要去解剖一个美女呢?为什么要把天地奥秘都去洞穿呢?为什么要用冷冰冰的技术去肢解万物的大美大神秘呢?
  我记得父亲的那根井绳,三米的长度。三米之下,就能触到孔夫子和李白的那个月亮:三米之上,到处是伸手可掬的白银一样的月光。(李汉荣)
  
  诗意的世界——李汉荣《井绳》赏析
  
  李汉荣擅长在散文中通过对比、联想等手法给生活注入诗意的感悟,并融入温馨的乡土气息,因此往往能使读者对周遭容易被忽略的事物、景观获得焕然一新的认识和体味。这一特色在《井绳》中就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1、取材小而精,井绳在农村连农具也算不上,但是热爱恬静、闲适乡村生活的作者却赋予了它美好生活的象征意义,纯净而无功利。一条诗意而神奇的井绳,美好了父亲的一生,也让读者在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中,品味着父亲融于自然的快乐与闲适。
  月亮,是抒情散文中出现较多的意象,因为与井绳相连,翻出了新意。在挑水父亲的眼中,月亮是可以亲近的,是永恒不变的,即使过了千年,也还是那么圣洁而浪漫。
  2、巧妙的对比,同样是为了“通往月亮”,父亲只需要三米长的井绳,美国航天局却“爬”了三十万千米远:同样是一个月亮,父亲看到的是嫦娥、吴刚、李白的月亮,美国航天局却只抓到几块冰冷的石头。美国航天局“爬”上的“月亮”是实指,而“我”的父亲打捞上来的“月亮”是虚指,这种虚与实的对比使得美国成了一个“会折腾的技术员”,而平凡的父亲却是“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关学家”,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父亲的赞美之情,凝聚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比的应用突出了乡村生活的诗意,也对冰冷的科学技术进行了小小的嘲弄,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3、丰富的联想。世间的万事万物,看上去毫不相关。但若进入作家的视界和心灵,便可因主观的调剂相溶于某个角度,这个角度就是散文的“神”。作者由月亮联想到古井、井绳、嫦娥、李白、美国航天局的登月,神奇的联想,大胆的想象,巧妙的构思,令人耳目一新。如此发散的思维紧扣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4、诗意的语言。作者将劳动者最普通的劳动写得如诗如画,令人如醉如痴。“两个水桶里,盛着两个月亮,一前一后。猛一看,是父亲挑着月亮:仔细看,就会发现是两个月亮抬着父亲,一闪一闪地在地上行走。”这简直是一种舞蹈,是一种安于自然、乐于自然的闲适,这浪漫而富有诗意的语言使勤劳、知足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李汉荣曾在《一株野百合开了》中写道:“荒废了心,荒废了感动,我们失去了透明的情怀,我们不再或很少能够领略那种纯粹的、有着神圣感的幸福,那种为心灵显现的事物,我们看不见也看不懂了。”月亮真的那么遥不可及吗?李汉荣在这篇散文中告诉我们:月亮和人的距离,其实是人心与自然的距离,它可以只有三米长,也可以延伸到几十万千米远。(王周平)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