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意味无穷的“三”
作者:孙秀云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过多。曹禺在本文中主要塑造的人物形象只有三个:银行小职员黄省三、银行襄理李石清、银行经理潘月亭。本剧目中黄省三与李、潘围绕黄省三想复职的问题展开了望,而最终三次失望,以致心生绝望。
黄省三这个名字,我更觉得是作者有意为之。古人有句话叫“吾日三省吾身”。作者写黄在三次矛盾冲突的三次哀求中,从逆来顺受到无力地抗争,绝望地抗争,从未看透李、潘之流,存有希望之心,希望他们发善心,到认清“你们是贼,是强盗,是鬼啊!你们的心简直比禽兽还不如”,自发的反抗意识使他开始自省,但他看不到出路,以致完全绝望,这是他以后走上自尽之路的原因。
黄省三在文中的三次苦笑,更令读者同情。第一次是李石清发现黄来找他,“我走到哪,你跟到哪?”他苦笑地说:“你说哪里话。……银行现在不要我。等于不叫我活着”;第二次苦笑道:“存蓄?一个月十三块来钱,养一大家子人?存蓄?”第三次:我是“拿命跟你们换哪!(苦笑)并且也拿不了你们几个十块二毛五了。”三次神态描写让人心酸、悲愤。本文中的黄有三个孩子需要他来抚养,为人父的责任感促使黄省三拖着病体去乞求李、潘。可见黄善良的本性。
剧中对李石清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他无情地羞辱胆小、懦弱、万般无奈、畏畏缩缩的黄省三,并给黄想出了三条所谓的生路——去偷去拉洋车,最后竟唆使他去跳楼自杀。他“魔鬼般地狞笑着”告诉黄省三:“你一层一层地爬上去,到了顶高的一层,就可以迈过栏杆,站在边上。再向空向外多走一步!那时候你也许有点心跳。但是只要过一秒,就一秒,你就再也不可怜了,你再也不愁吃,不愁穿了。”这段话说起来是那样的轻松自在。那么的冷静理智,真是个毫无人性的冷血的动物。这样,一个残忍冷酷,毫无人性,冷言冷语将人往绝路上逼的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了。在剧本第四幕中,升为银行襄理的李石清也被老板无情地解雇了,成了又一个“黄省三”,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在人物塑造上,作者是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很下了一番工夫的。在对待黄省三的态度上,潘月亭比李石清更加凶狠残忍,更加无人性。他的话不多,但从他嘴里三次骂出的“滚”字就可看出他残忍暴戾的性格。最后他只拿三块钱打发一拳被他打晕的黄省三。作者对李石清和潘月亭这两个人物的塑造可以说是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的。
剧本台词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而文中三处潜台词用得更妙:①“那你可以到街上要——”②“您说,要我去——”③“我太冤了,我非要杀了——”三处破折号省略了“饭”、“死啊”、“你们不可”,这样处理更能吸引读者,并使语言耐人寻味、余味无穷。
曹禺在《日出》中描绘了上世纪30年代的黑暗社会,由诗集《日出》的诗句:“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而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可以看出小职员黄省三走投无路,毒死自己的孩子后,自尽被救发了疯。是必然啊。剧本正是通过对下层人物的描写,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半殖民地中国大都市光怪陆离的社会,控诉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黑暗社会。本课节选部分中十多处的“三”,更显作者的匠心独运。同时。我亦领悟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