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大漠孤烟与长河落日
作者:袁 勇
当王维像一团因风吹而向前滚动着的蓬草,或者像一只飞入塞外空阔的天空中的归雁,乘坐着一辆不起眼的车子驶入广袤的边塞的时候,他一定被眼前的种种景象震惊了。
空阔的塞外,进入诗人眼中的,只有荒凉的戈壁和无边的沙漠。在那荒凉得缺少草木和山岭点缀的大漠中,地平线只是一条延展着的单调的直线。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矗立在大漠中的景物,都会显得那么明显而耀眼。当远处的烽烟如直立起来的巨人一样升起在地平线上的时候,即使它会因风吹而倾斜,但在诗人的感觉中,它也就成为直立的了。更何况大漠上经常是以上升气流为主,空气干燥,无风无云呢?
古人在面对“大漠孤烟直”这句诗的时候,常常陷入一种疑惑的状态当中。他们会想:为什么大漠的烽烟会是直立的呢?聪明的研究者们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这句诗。在宋代,一位名叫陆佃的学者,甚至对诗中烽烟的化学成分都进行了分析。他在《埤野》中说,古代的烽火中加入了狼的粪便,狼粪被点燃后,冒出的烟是直的,并且聚拢而不飘散,即使风吹,也不会发生偏斜。不知道这位陆先生是否是一位具有实证精神和科学头脑的人,但他的说法显然是荒谬的。略微具备一点科学知识的人都知道,烟之所以会上升,主要是因为它比周围的空气轻。比空气还轻的烟,却无法被风吹斜,这不是很荒诞吗?
事实上,王维的诗所传达的,是一种艺术化了的感觉。“长河落日圆”也同样是如此。我们不必去考证诗人出塞所经过的地区究竟处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想象来参悟这句诗。正像大漠上的孤烟易于引起诗人的注意一样,地平线上那一轮又大又圆的落日也同样是极其显眼的。所以诗人才把它以及弯弯曲曲流淌在荒漠中的一条长河,都纳入了自己的诗句中。
这两句诗,全靠异常简洁的线条来完成构图。前一句诗的画面主要由一条横线和一条竖线构成,后一句诗的画面则主要由一条横线和一个圆(或者半圆)构成。如此单调的线条,反映的是边塞的广漠和荒凉,肃杀与空阔。在那样的大背景下,单车出边的诗人心头的孤独感,也就可想而知了。
诗人在萧关遇到了前线的侦察骑兵,一问,“都护”还在前线指挥作战。那么对于诗人来说,要见到这位统帅,也还有许多路要走。一个点,在荒凉的大漠上行进,留给读者的,是在无限空阔中不断延展着的一条线……那是诗人一路的行迹。
在这两句诗背后支撑着的,是诗人丰厚的文学素养。王维是一位大诗人,还是一位画家,有人说这两句诗之所以传诵千古,主要是以其鲜明的画面感而取胜。如何将这两句诗所描绘的画面添加得更加细致完整,全靠你自己的想象来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