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200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十六)
作者:鲍亚民 方大萍
三、现代文阅读(5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14分)
闲话体育
罗英杰
平常人都知道,体育就是健体,体育就是竞争。在这片相对纯净的土地上,她一直以来都是与健康、阳光、汗水、拼搏、成功、喜悦等等联系在一起的,成为强健体魄、净化灵魂、开阔胸襟、放松身心、成就自我的重要手段。所以,倍受世人关注的奥运盛会,同样是梦工厂,却制造了许许多多的英雄和天才。
体育就是健体。只有拥有健康强壮的体魄,才能有助于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踏平坎坷,登攀峰巅;才能不因身体的不适,致使如日中天的事业夭折。曾经有人说过:培养一种体育爱好,并让其陪伴一生,这是一种幸福和快乐。不错,体育丰富了许多伟人的人生,成就了伟人的伟业。毛泽东喜欢游泳,邓小平偏爱桥牌,陈毅爱下围棋,中山先生钟情登山,而霍英东先生爱踢足球,钟南山院士则喜欢打篮球……不管其水平如何,但他们在参与运动中,不仅使小病小灾望而却步,而且锻炼磨砺了人的毅力、意志,不畏恐惧失败,不畏艰辛劳顿。而每一次的全身心投入,更能使自己不断成长,像勇敢的骑士,在失败中成熟,在胜利中体味人生的价值、奋斗的乐趣。
体育就是竞争。四年一次的体育盛会,之所以成为全球的节日,和她所追求的“更快、更高、更强”的宗旨是分不开的。体育是美的,运动场上比的是力与美,动作的成功之美,参赛者的人性之美、体魄之美……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爱拼才会赢。”第二十八届奥运会上,我们中国女排及其他夺金运动员,他们的荣誉都是经过奋力拼搏、发扬勇往直前的精神得来的;都是在竞争中,不断地去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从而赢得了辉煌人生的又一步。
纵观当今世界,肉体的、精神的、客观的、主观的,各式的竞争日趋激烈。让我们以强壮的体魄,红润的脸庞,饱满的热情,抖擞的精神,去迎接新的挑战,新的竞争!让运动充实我们的人生,让我们的人生因运动而精彩!
(选自《体育人生》)
13.文章举毛泽东、邓小平、陈毅、孙中山先生等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2分)
答:
14.作者认为“体育是美的”,你能举例说说体育的美包括哪些内容吗?(2分)
答:
15.“肉体的、精神的、客观的、主观的,各式的竞争日趋激烈”一句中的顿号有什么作用?作者用“肉体的、精神的、客观的、主观的”这些词语是为了阐明什么问题?(2分)
答:
16.请你具体说说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4分)
答:
17.读了本文,你对体育与人生的关系有了哪些新的理解?你打算怎样做?(4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16分)
最现代的思想
曾经看过一些剧本,当它们写到古代的英雄人物,比如写到曹操等等的时候,就好像在写现代的大政治家一样,甚至于就写成是一个革命领袖的样子,说的话也和现代的政治术语一样或者差不多。还有一些剧本写到农民起义,比如写到太平军起义等等的时候,又写成好像与现在的人民解放军一样,描写他们的纪律和联系群众的作风之类,都或多或少地套用了人民解放军的纪律和作风,甚至有许多术语也是生搬硬套的。
这种现象好不好呢?我看很不好。但是也有人认为这种现象是好的,至少是并不算坏。
记得前几年,我们曾经反对过戏剧创作中的反历史主义倾向。当时所批评的反历史主义倾向,就是硬把现代的事情套在古人身上,要叫舞台上的古人,大讲现代的革命道理,做现代人所做的事情,向现代人说教。这种反历史主义的倾向虽然已经遭受严肃的批评,然而,它的残余影响实际上仍未完全消除。现时我们所遇见的上述现象,难道不正是前几年的反历史主义倾向的残余或者残余之残余吗?
关于曹操的剧本和关于太平军起义的剧本之类,不这样写是不是可以?有人说:不行。据称,只有这样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原则。
原来马克思在给拉萨尔的一封信上,谈到拉萨尔编写《弗朗茨·封·吉庆耿》这部剧本的时候,曾经说过:“要在更大的程度上,把最现代的思想,表现在最纯粹的形式中。”这句话当然是完全正确的,因为我们是要通过戏剧给人民群众以教育。写古代的人物故事,其目的是“古为今用”,这是毫无疑问的。
然而,马克思决不会支持反历史主义的倾向。他说这句话更不是为了支持反历史主义的倾向的。他如果死而有灵,知道有人曲解他的话,把它作为反历史主义的护身符,他一定要起来作严正的驳斥。
要弄清楚,所谓“最现代的思想”是指无产阶级的思想,即战斗的唯物主义的思想,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这种思想显然不是古代人所具有的。因此,根本不应该把这种思想强加于古代人,而让舞台上的古代人说出具有“最现代的思想”的话来。
那么,马克思的原意究竟是什么呢?他的意思显然是要求作者,用革命的无产阶级的思想去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这个最现代的思想为指导,来编写剧本,正确地表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用以教育人民群众。他的意思决不是叫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直接采取现代化的表现形式,而是要保持历史的原来形式。这个意思难道还会引起什么误解不成?
18.本文作者主要是针对什么现象进行评析的?(2分)
答:
19.作者对这种现象持什么态度?阐述了怎样的观点?请简要归纳概括。(4分)
(1)作者的态度:
(2)阐述的观点:
20.作者在批驳对方错误观点的时候,主要驳斥了对方的论据,请你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这样写的好处。(3分)
答: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