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200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十四)
作者:夏守柱
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于是,我想用青春的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的目标。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目标实现,便是光荣;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
是的,我喜欢出发,愿你也喜欢。
10.第二段中“太深的流连”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5分)
答:
11.第五段中“打破生活的平静便是另一番景致”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句话?(4分)
答:
12.从全文看,“我喜欢出发”中的“出发”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作者为什么喜欢出发?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6分)
答:
13.填空。(3分)
文章以 为线索贯穿始终,开篇点题,首尾呼应,表达了作者
的理想。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者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14.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欲学,恐已暮矣 暮:(2)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者乎戏:
(3)臣闻之 闻:(4)平公曰:“善哉!” 善:
15.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阳 C.默而识之 D.学而时习之
16.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者乎?
译文:
(2)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文:
17.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答:
四、语文综合运用(15分)
18.下面是一个通知的原文,比较啰嗦,试加以修改,不超过30字。(2分)
明天下午两点在会议室召开初中语文教师会,座谈初中语文《新课标》,希望初中语文老师准时出席,并带上初中语文《新课标》。
答:
19.我国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请从下面几个节日中任选两个,各用一句话表现它们的特点。(4分)
例句 重阳节:拄杖登山老夫聊发少年狂
清明节:
植树节:
中秋节:
端午节:
20.一位读者到新华书店去买书,下面是他和营业员的对话。
读者:请问有没有《现代汉语大词典》卖?营业员:卖完了。①
读者:本市哪一家书店可能有?营业员:不知道。②
读者:贵店什么时候再到货? 营业员:不知道。③
营业员的三次回答非常明确,也是实事求是的,但却使读者感到十分扫兴,心里有点儿不是滋味。营业员的回答能否换一种说法(可以说得略长些),虽然基本意思相同,却能让读者感到亲切,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试作如下改换。(3分)
①
②
③
21.某校举办“e-时代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目的是交流几种常用的读书方法,培养正确的读书观和良好的读书习惯,激发对名人读书的景仰之情,酝酿浓郁的读书氛围。如果你是这一活动的主持人,你将如何向同学引入这一话题?请你设计一段80字左右的开场白。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生动。(6分)
开场白:
五、写作(55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徒弟学艺多年,出山心切,就去向师父辞行:“师父,我已经学够了,可以独闯天下了。”“什么叫够了?”师父问。“就是满了,装不下了。”徒弟答。“那么你装一大碗石子来。”徒弟照办。“满了吗?”师父问。“满了。”徒弟十分自信。师父抓起一把细沙,渗入石子中,沙一点儿没溢出来。“满了吗?”师父又问。“这回满了。”徒弟面有愧色。师父又抓来一把石灰,轻轻洒下,还是没有溢出。“满了吗?”师父再问。“满了。”徒弟似有所悟。师父又倒了一盅水下去,仍然滴水没有溢出。“满了吗?”师父又笑问。徒弟无言以对。
徒弟学艺的故事是否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让你获得某些感悟和认识?请你拿起笔,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1)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