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第二层面”助你突破肤浅的瓶颈
作者:田 昶 董新明
就记叙文而言,“深刻”就是作文有充沛、丰富的思想,不至于停留在一个层面上。这就是说文章还有另一个层面。比如下面这篇文章——
最开心的一回
汪 娜
宽阔的马路向两边延伸,只见路口一处下水道的盖儿敞开着,黑色的圆洞溢出一股难闻的气味,往来的行人都避而远之,有两个孩子却绕着洞口转来转去。
“一定很深,你看里面多黑呀!”男孩说。
“妈妈告诉我了,有这么深,这么深。”那个胖乎乎的女孩一个劲儿地踮着脚尖,突然发现了目标,指着路旁的一棵小树,“有这么高。”
疑问解决了,可那男孩问题也多了:“人掉下去会淹死吗?”“会的。”女孩答道。“那咱们把它盖上,好吗?”“好。可是挺沉的。”女孩有些胆怯了。“别怕,我是男子汉。”男孩拍了拍胸脯,一副很有力的样子。
两个孩子忙活着,行人只是投去一束惊异的目光,但谁也没有停住脚步;他们的工作就一直进行着。
“我没力气了。”看着水泥盖一寸一寸地移动,女孩有些泄气了。
“别,只差一点儿了,我也快没力气了。”男孩的话说得很勉强,双手却一刻不停地使劲推着水泥盖。
女孩站起来休息了一会儿,又伸出了手。
一寸,一寸,又一寸,盖好了,两个孩子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先前的行人早已走过,后来的过客也不知道内情,人们不再对下水道避而远之,却对两个孩子沾满黑泥的脏手避得远远的。
男孩又开始思索:“妈妈告诉我,做这样的事是好事,我是第一次做好事。”
“我也是。老师说,做好事的孩子是好孩子。”女孩也很高兴。
“今天过得真快乐。”男孩脆亮的声音响起,女孩甜甜地应和着:“今天最开心!”
作者写的是自己与一个同学放学途中做好事的情景。当时的情形是:城市下水道的一处窨井盖被人挪动了,阵阵腐臭味逸出,还构成了安全隐患。两人合计一番,几经折腾,终于让井盖恢复原状,她觉得“这一回”真是“开心”!文章如果就这样写出,未免流于肤浅。可喜的是,小作者在写“我”与同学的举动之际,巧妙地点缀了另一个层面——行人匆匆掩鼻而过,甚至对两个孩子沾满污泥的脏手退避三舍。文章在《语文报》刊发时,同时登出了著名作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毛志成先生的精美评点:“本文的精彩在于深刻。两个中学生做的一件好事,看来事小,但它发生在世风不良、道德滑坡的现实社会,小事就有了非同寻常的审视意义。”是的,详写两个中学生的主体层面,略写行人的陪衬层面,两相观照,行文就自然地提升了思想境界。
“第二层面”很多都是“虚化”的,这恰恰是思想深刻的所在。佘振玲同学的《攀登》一文,就是成功的一例——
攀 登
佘振玲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我和同伴踏着露珠闪动的山路,轻快地向水晶大殿奔去。
大殿里聚集着一群人,他们的眼里和我们一样写满了紧张与兴奋。大殿上端坐着一位老人,宽大的白袍,雪白的长发和胡须,飘逸着智慧的芬芳,看上去很宽厚、仁慈。他就是我们的智慧之神。
原来,今天是千年一度的“向上一层奋进”活动日。活动规则是:谁在规定的时间里爬得最高,谁就获胜。
大家涌到十层高的命运塔底,只听智慧之神一声令下,众人立刻行动起来。
同伴抢在我的前面上去了。
我疾步如风,把一个个对手抛在身后——我有足够的信心获胜!
“唉哟……唉哟……”前面第四层拐弯处,一个人坐在地上抱着左腿呻吟着。看样子,是脚踝崴了。眼见一个个身影从他面前闪过,他的眼里显出痛苦、无助的光,黝黑的面孔写满了焦灼。“我要帮他吗?”我在问自己。
手机响了三下,是同伴发来的短信:“我已上了七层,请你加速。”
我闪过他的身旁,但他那求助的眼神一直在刺痛着我的神经。“应该帮他一把!”我打定主意,转身上前,一把搀起他。“谢谢。可我的脚不能着地。”他的脸部肌肉一阵抽搐。“那我背你。”“是不是下去算了?”“不,朝上。”“你会落后的。”“能向上一层走,也是一种体验嘛。”我对他友好地笑了笑。
到了第五层,他见我满头是汗,提议歇口气再爬。我说不要紧的,自己曾负重爬过山,早已习惯了。
正待上第六层,时间到了。
同伴登上了第九层,可是智慧之神却郑重宣布获胜者是我!
“好样的,孩子。”智慧之神正襟危坐,一脸欣然地对我说,“就爬塔而言,你是没有达到最高层,可是你赢了——遇见一位受伤者,只有你乐于搭救。无疑,你登上了心灵之塔的至高点。”
出了大殿,我抬起头,轻盈的云朵时而化作奇峰,时而化作波澜,惬意地变换着姿态。透过暖人心窝的阳光,我分明看到命运塔正一层一层,由低到高延伸开去,直插云霄……
作者用寓言故事的形式演绎“人生须向上一层奋进”的主旨,虚实相生的手法自如地构筑了“第二层面”。竞技者为了获胜,奋力攀爬命运塔,超越一个个对手,是第一层面,是实写;而“我”在攀登途中主动救助一个腿脚受伤的对手,虽然落在后面,却到达了心灵之塔的至高点,是第二层面,是虚化。“实”的层面与“虚”的层面互相映衬,行文不就突破了思想肤浅的瓶颈了吗?
片段组缀的文章也可以进行“第二层面”的设计安排。以董杰同学的《长大的感觉》为例——
长大的感觉
董 杰
长大的感觉,真好!
听爸爸妈妈讲,小时候的我,很不懂事,特调皮,一会儿吵着买糖吃,一会儿爬树捉知了,就是新裤子划破了也不在乎。有一次,趁大人不在家,竟偷偷地把小猫脸上的胡须刮掉了……
小时候的我,幼稚可笑,让爸爸妈妈操碎了心;现在的我,却变得懂事了,渐渐成熟了。
一
“董杰,开门!”哎呀!糟了,是妈妈在敲门。我立即扔下刚洗了一半的衣服,迅速倒进盆里,急忙去开门。
我躲进自己的房间,心想:上次偷偷帮妈妈洗衣服,被她训斥了一顿,说要我专心搞好学习,不要管其他事。这次被她发现了,岂不会又挨一顿训?
“过来!”妈妈威严的声音中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牵引我忐忑不安地踱到她跟前。
“不是交代过你,要专心学习,家务事不要管吗?”
“妈,我知道您是为我好,可是我看您整天忙里忙外,爸爸又不在家,我就想帮您做点儿事,替您分担点儿家务。”我认真地说。
妈妈虽然在责备我,但眼里却分明流露出了喜悦。
“好孩子,你长大了,懂事了!”妈妈动情地说。
我脸上掠过一丝幸福的红晕。
二
“嘭!”玻璃被风刮破了一块,一阵寒风袭来,冷得人直打哆嗦。于是,我打算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块玻璃安上,让肆虐的寒风不再“捣乱”。
中午,我去商店买玻璃。
“算了吧,何苦呢?你冷,大家也一样冷。凭什么要你去买玻璃,而其他人不去呢?”左脑不服气地说。
“同学们冷,你也冷,这多影响大家的学习。你为同学们做好事,自己也得到益处,这岂不是两全其美吗?何乐而不为呢?”右脑心平气和地说。
……
经过一番激烈地争辩,右脑征服了左脑。我按尺寸买来玻璃安在了窗户上,此时教室里静悄悄地。
下午,教室里变得暖和了。我虽然没有受到老师的表扬,但心里却像冬天烤炭火一样舒服。
三
早上,我去上学。刚出家门,就见一个年轻人背着一个蛇皮袋子,贼头贼脑地往前赶路。我瞥了一眼袋子,看见有东西在里面挤呀撞呀的。“莫非是鸡?最近村里常有人家的鸡被偷,这人是不是偷鸡贼?”一连串问题掠过我的脑际。“不能让乡邻蒙受损失,不能让小偷溜掉!”我打定主意迅速折回家,在爸爸的帮助下拨打了“110”报警电话。不多时,警车赶到了,那个祸害乡民的小偷落入了法网。派出所的叔叔夸我是个好少年,我激动地笑了……
我长大了。长大的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