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情景相生 意境优美

作者:叶绍庚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一生十分坎坷,历经“安史之乱”,后因上疏营救房琯而罢拾遗之职。晚年“漂泊西南”,由于严武帮助,当上了检校工部员外郎。而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他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又死了,杜甫迫不得已,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这首五言律诗大概是舟行渝州(今重庆市)、忠州(今四川忠县)途中所作。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具有悲而不哀、哀而不绝的艺术魅力。从内容上看,它由写景与抒怀两部分构成。前四句描绘了旅夜的景色。“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这两句是从细处着眼,描写的是近景。五月,时值初夏,草木葱郁,微风吹拂着江边纤细的小草,也轻拂着诗人消瘦的面颊。这本是一个充盈生机的季节,而诗人却要携眷漂流,心中毫无欣喜之意。那高高的桅杆矗立在迷蒙的夜色中,宽阔的江上波涛翻滚,奔流不息,月光凄清,映照着停泊在江中的一只孤零零的小船,整个画面弥散着淡淡的孤寂的情调。特别是一个“独”字,情景交融,意蕴丰厚,不仅状写出小舟独泊的寂寞、凄孤之境,而且传达出作者内心那种孤苦无依的情怀。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作者的视野由近而远,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夜色苍茫平野辽阔、繁星低垂波涌月动的雄浑博大的画卷。格调由沉郁转向高昂,磅礴的气势中吐露出一股豪放与刚劲。它不仅与前面富有阴柔之美的静谧画面形成鲜明对比,而且在动静相映,昂扬与沉郁相谐之中更显出诗人此时在夜幕中身处天地相融的平野,眼望奔腾的江水,心如波涌而无法排遗自己孤独无依,彷徨无所适从的悲愁心绪。在遣词造句上更是令人拍案叫绝。一个“垂”字,以明星低垂如挂的情态,反衬出平野的广阔;而“涌”则极富神韵,以月影涌动的壮美显现大江奔腾一泻千里的雄浑气势。尽管这是诗人精心锤炼所致,但却不露丝毫痕迹,恰如天成,足见诗人那深厚的艺术功力。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这两句因平仄关系,将动词“著”、“休”后置,如按语序则是“文章岂著名,老病应休官”。可见这是自我解嘲的反语。实际上杜甫的确因文章而名闻古今,而官则不应该因年老与多病而休止的。杜甫曾于乾元二年(759年)秋辞去华州习功参军,这一年正月又辞去西川节度幕府参谋,这都是因受人排挤政治抱负无法施展,休官并非因老病之故。因而,这两句貌似平淡,实际蕴意十分含蓄,它宣泄出诗人心中积蓄已久的激愤情绪,尽管文著天下却难平诗人仕途不通的怨气。而这种政治上的失意正是诗人漂泊不定,深感孤独的根本原因。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最后这两句照应前四句。在月逐波、星低垂、草微动、樯独斜的夜景里又加入一只白色的沙鸥。它徘徊着、寻觅着,不知何处是归宿,何时是栖息之期。这不正是诗人自我形象的绝妙写照吗?他想前景渺茫,思近况悲切,独驶着一叶小舟何处去呢?恰如那天地间飘零的一只沙鸥。此处,巧用比兴手法,即景自况,抒写漂泊无依之苦。“一”不仅与首联的“独”相照应,使整体结构天衣无缝,而且进一步加深了诗中散发出的悲凉之气,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在艺术上最显著的特色是意境优美,情景相生。诗人以情状景,诗中所呈现的画面,无论是凄清迷蒙的夜景,还是辽阔的平野、雄浑的江流,虽然无一处涉及情字,但情藏其中。我们从景物中可以深切地感到诗人孤独飘零的满腹凄凉与无依悲苦。而就全诗来看,孤独之气融注始终,统摄景色。使所写之景无不尽染诗人主观情感色彩。这样情感表达更为深沉与动人,产生了不尽的艺术魅力。
  (注:《旅夜书怀》选自《杜甫选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年11月版)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