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感谢生命的创伤
作者:蔡 成
隔壁邻居家也种了不少木瓜树,一株一株,矮多了,可枝头上硕果累累。两下对照,我心里别提多沮丧了。听我诉苦,经验丰富的邻居马上指点我:用烧红的铁丝给木瓜树扎穿心窟窿。我弄不到烧红的铁丝,邻居说,用尖锐铁器在木瓜树上扎窟窿也行。
我不清楚这是怎样的逻辑,但死马当成活马医,当真用一把起子在木瓜树上动起手术来。木瓜树的木质极疏松,随便一使劲,长长的起子这边钻进去,那边就露出头来了,个个窟窿都穿心而过。不知道木瓜树里藏了多少水分,一个个窟窿竟瞧得见乳白色的水冒出来。
真是奇怪,一身伤疤的木瓜树居然真的结起果来,绿色的木瓜挤成团,挺喜人地挂满枝干。
我种木瓜是前几年的事了。所以忽然想起这件往事,是因为今天我接到一个朋友打来的国际长途。
朋友远在加拿大,他在电话那端说:“我要感谢她带给我的创伤……”
朋友而今在商界相当成功,即便在富人云集的异国他乡也算得上是一名耀眼的“成功人士”。他口中的“她”指的是曾经的初恋女友,一个长沙女孩。
朋友与女友相恋数年,结婚前,女友却突然转而投入一位大款的怀抱。当时还在机关任职的朋友心痛之余,愤而辞职求学,很快就带着哀伤远赴大洋彼岸。
……他认为自己失去“爱情”是因为物质上的匮乏(其实他后来也明白了,禁受不了物质诱惑的爱情其实苍白无力,迟早会崩盘),于是在学业完成后投身商海。朋友在电话里兴冲冲地告诉我,他即将回国投资一个上亿元的项目。
时过境迁,说到当年的伤痛情事,朋友的言语淡多了,虽然他依旧承认,心底的伤痕还在。朋友说他在夜深人静回顾旧年旧月的人与事,独自“抚摸”心底的伤痕时,心中充满的是感激,而不是仇恨。因为,是深入骨髓的伤心促使他离开平铺直叙波澜不惊的机关生活,是伤痛促使他奋起挖掘出自己的潜力。朋友说:“完全可以这么说,因心底的伤疤经常提醒我不懈努力,我最终取得了今天的成功。”
在木瓜树上扎穿心窟窿,那是伤到了一棵树的心底;年轻时的失败留在心窝里的伤口,往往终生难忘……可谁能否认,许多树,还有更多的人,之所以最终结下累累硕果,竟恰恰源自于这些来自外界的创伤。
(选自《读者》2005年第22期,有删改)
赏析:
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为作品传达出来的那种独特的生活感悟而震撼。
尽管人们生活的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也不尽相同,但总会把幸福和美满当作人生的共同追求,总企求上苍垂怜,让其一生顺顺当当、和和美美。然而人生之事十之八九不如意,一路上总少不了荆棘丛生,让人遭受重创、心头流血。那么怎样对待生命中的创伤呢?许多人也许会一味地责怪生活不公,除此之外,一筹莫展;而文中的主人公却石破天惊般地发出感谢生命创伤的呼喊。被女友抛弃后,他“愤而辞职求学”,“带着哀伤远赴大洋彼岸”,舔干血迹,“不懈努力”,“最终取得了今天的成功”。他的坚强和超脱,不能不让人敬佩!
然而,“他在夜深人静回顾旧年旧月的人与事,独自‘抚摸’心底的伤痕时,心中充满的是感激,而不是仇恨”。“感谢生命的创伤”是一种洒脱、一种大度,更是一种睿智、一种深邃。它让我们懂得伤痕是生活的恩赐,当我们勇敢面对并抚平它时,它就会成为人生的“生长点”,它会为我们的人生增加一笔财富,添上一抹色彩,滋生一份动力。
作者对生活的这份独特感悟,对芸芸众生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它给那些遍体鳞伤仍在人生路上艰难跋涉的人送去了一份慰藉,一份鼓舞,一份信心。
(江苏 顾忠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