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古典诗词鉴赏题分类解析

作者:华玉萍




  综上所述,解答诗歌鉴赏题:一要“知人论世”,即联系作者的生平背景,从而准确地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二要抓住关键词句,认真揣摩品味,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的“意境”;三要掌握一些常用的术语以顺畅地表达,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抒情方式),象征、反衬、对比、烘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用典等(表现手法),语言风格有清新、自然、朴素(如山水田园诗)、豪放俊逸(如李白的诗)、沉郁顿挫(如杜甫的诗)、峻伟奔腾、雄浑豪迈(如边塞诗)、委婉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如用典诗和咏史怀古诗)、平实、直白(如白居易的诗)等。我们在鉴赏诗歌时若能从这三方面着手,一定能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诗歌鉴赏也将不再是一件令人望而生畏的事情。
  巩固练习:
  1.阅读张籍《秋思》这首诗,回答问题。(2005济宁)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写了生活中怎样的细节?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2005南通)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3.阅读《泊秦淮》,然后回答问题。(2005扬州)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欣赏比较下面两首古诗,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2005宁波)
  【甲】
  
  绝句
  (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乙】
  
  渭城曲
  (唐)王维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甲乙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都写了春天的景象。
  B.甲诗“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沾”字点出了春雨的细小迷蒙。
  C.乙诗中的“客舍”是旅店的意思,古人又有折柳赠别的习惯,所以诗中“客舍”、“柳色”点出送别的题旨。
  D.甲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游春时的喜悦之情。
  5.读杜牧的《赤壁》,然后答题。(2005荆州)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________________。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6.阅读古诗,完成(1)~(3)题。(2005湖北黄石)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这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
  (2)全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落/乌啼/霜满天 B.江枫/渔火/对愁眠
  C.姑苏/城外/寒山寺 D.夜半/钟声/到/客船
  (3)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写了三种现象:月落、乌啼、霜满天,巧妙而有层次地表明了夜泊的时间及感受。
  B.“愁眠”指愁眠山,又名孤山;“江枫”指江桥和枫桥;“江枫渔火对愁眠”,意思是江桥、枫桥、渔火,对着愁眠山。
  C.诗的后两句只写了“卧闻山寺夜钟”这一件事,却使全诗的神韵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现。
  D.全诗在描写江南水乡秋夜里幽寂清冷的氛围中表现了羁旅者萦绕心中的缕缕轻愁,创造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
  7.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回答后面的问题。(2005常德)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8.读《己亥杂诗》,回答下列问题。(2005恩施)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______________,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______________。
  (2)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①请你说说对三、四句诗的理解。
  ②从三、四句诗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9.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湖北孝感)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A.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B.颔联表明诗人的心迹:不惜残年为皇上革弊除害。
  C.颈联即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也让人联想到马致远的“瘦马”,都是以马写人。
  D.尾联写诗人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
  10.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11.品读下面丘逢甲的一首诗,回答有关问题。(2005河源)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注:丘逢甲的《春愁》作于1896年春,时值包含有清朝政府向日本割让台湾等内容的《马关条约》签订一周年)
  (1)“强看山”中,“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它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诗中押的是______________韵。
  (3)读了这首诗,令人联想到初中课本中学过的唐朝诗人_____________写的《春望》一诗,诗的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与丘逢甲《春愁》诗同样的感情。
  12.品读《诗经·关雎》的诗句,完成下面问题。(2005蒲田)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相关链接:
  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的主要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至深至远的影响。
  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个个优美的意境。
  

[1] [3]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