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6期
携手徜徉书海 采撷真理之贝
作者:郝丽芹
想要获取知识,就必须运用有效的手段——读书。读书,不仅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更是培养一个人谈吐、气质、思维方式的最好途径。读书,已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一个学生如果仅仅将“读书”停留在语文课本、家庭作业上,他将来肯定不能很好地承载人生。那么,如何让他真正感觉到读书是件“有意”又“有益”的事情呢?许多老师和家长也越来越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但仅仅一句“你应该多读书,读书很重要”就够了吗?这里,我想就我个人的想法和做法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好习惯。
第一,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我曾经一度很奇怪,为什么同是中国人,而台湾人气质那么好,女人温婉,男人儒雅,这绝不是金钱在作祟。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四书》、《五经》、《论语》、《孟子》是台湾中小学国文课的必修课程。这样一种读书氛围怎能不影响几代人的素养?而这种情况,我们似乎只有在大学中文系时才能见到。自从教学以来,我都会在我的班上试图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我首先做的就是,让学生知道老师是个爱读书的人。我一直认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那些伟人似乎又总是“遥不可及”,那么为什么不让学生发现榜样就在身边呢?身教重于言教,读书亦如此。当学生惊讶地问我为什么会知道那么多事呢,我就会把“书籍”这个好老师推荐给他们。其次,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中间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刚开始我在班里布置出“图书角”,由班费购书或学生自带书。每天下午,我都会抽出一节“阅读课”,黑板上写上大大的“静”字,让学生随意选座位读自己喜欢的书。一周再举办一个座谈会,让学生交流读书体会。后来我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醒目地写上托尔斯泰的一句话:“我读书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生活。”这也就给了学生一个目标:为了明天的好生活发奋读书。在这个大目标下每个学生再制订自己的读书计划。这样在内心深处,学生明白读书是为了自己,他们就会自动、自发地去读书了。再次,家长配合教师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我充分利用家长会、家访以及家长到校的机会,端正家长的教育观念,让他们带孩子多去书市,多参加文化活动,形成“父子读”、“母女读”的良好读书氛围。
第二,从兴趣入手,使学生自己想读。“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激发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使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把课外阅读当作一种渴求性的自觉行为是非常重要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方法很多,这里略举几例:①创设悬念。老师在向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时,除了常规作业之外,还可有意创设悬念,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布置《草船借箭》的预习时,我就围绕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或他与周瑜的年龄这两方面设置悬念,让学生查找有关诸葛亮的书。学生在查找过程中发现,原来诸葛亮比周瑜小,还查到许多关于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看课外书的兴趣,还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②课后小结延续。即老师在课文小结时,围绕文章的内容、写法,对文中的疑难问题寻求课外解决。如教学《葛洲坝工地的夜景》一文时,课文对葛洲坝工地的描写非常具体,但对它的作用却未涉及,有学生发出疑问了:国家花这么大的人力、物力搞这个工程到底为什么呀?我便引导学生查阅《我国的巨大工程——葛洲坝》一书,使学生终于明白了它在通讯、航空、电力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实践活动是促进读书的法宝。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死书和死读书都是不可取的。要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读书的好处、趣处,自动、自愿地去读书。记得有一次,学生看到书中讲小葱拌豆腐对身体有害,于是我建议他打印出两份,拿给饭店的叔叔阿姨看,结果,阿姨直夸他有心。他日记中高兴地写道:“看来,读书真是件好事。”通过与实践的结合,学生们尝到了读书的乐趣,变得更爱读书了。
“读书是孤独的,但心灵是高尚的。”我希望同学们能够自觉、自愿地多读书,做个有底蕴的现代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