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4期


中国的牛

作者:小 思




  对于中国的牛,我有特别的尊敬感情。
  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要算一回在田垄上的“相遇”。
  一群朋友郊游,我领头在狭窄的阡陌上走,怎料迎面来了几只耕牛,狭道容不下人和牛,终有一方要让路。它们还没有走近,我们已经预计斗不过畜牲,恐怕难免踩到稻田泥水里,弄得鞋袜又泥又水了。正在踟蹰的时候,带头的一只牛,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停下来,抬起头看看,稍迟疑一下,就自动走下田去,一队耕牛,跟住它全走离阡陌,从我们身边经过。
  我们都呆了,回过头来,看着深褐色的牛队,在路的尽头消失,忽然觉得自己受了很大的恩惠。
  中国的牛,永远沉默地为人做着沉重的工作。在大地上,晨光或烈日下,它拖着沉重的犁,低头一步又一步,拖出了身后一列又一列松土,好让人们下种。等到满地金黄或农闲时候,它可能还得担当搬运负重的工作,或终日绕着石磨,朝同一方向,走不计程的路。
  在它沉默地劳动中,人便得到应得的收成。
  那时候,也许,它可以松一肩重担,站在树下,吃几口嫩草。
  偶然摇摇尾巴,摆摆耳朵,赶走飞附身上的苍蝇,已经算是它最闲适的生活了。
  中国的牛,没有成群奔跑的习惯,永远沉沉实实的。它们不像印度的牛,负着神圣之名,摇着尾巴在大街上闲荡。
  它们不像荷兰乳牛、日本肉牛,终日无事可做,悠闲只等一死。它们不像西班牙斗牛,全身精力,都尽付狂暴斗争中。
  默默地工作,平心静气,这就是中国的牛。
  (选自《小思散文》 浙江文艺出版社)
  【赏析】
   很小的时候就记住了中国的象征是龙——一种长须圆眼,满身鳞片的幻想之物。读了小思的《中国的牛》,我却突然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最能恰当表现中国人性格的动物,应该是牛,中国的牛!正像小思在文中描绘的一样,中国的牛如生在礼仪之邦的中国君子一般温文尔雅。虽然在家畜中它也算是个大个儿动物,但它从不恃强凌弱,性格还不如鸡好斗,如狗一般驯良又没有狗的势利。正如作者与它们在田垄上的偶遇一样,它们对人对物总是那样彬彬有礼。在农村,放牛的总是老人、小孩,却从来没听说过有哪个被自己的牛欺负过的。其实,面对强敌时,牛能抵翻院墙,挑死老虎、野猪。
  中国的牛是勤劳的,正像我们常常听到的对中国人的评价——中华民族是个勤劳勇敢的民族。“中国的牛,永远沉默地为人做着沉重的工作。”拉犁、搬运、磨磨,这是小思文中提到的,据我所知,牛还能给砖场和泥——一大堆粘泥浇上水,拉着牛在里面绕来绕去,利用牛的身高体重把泥和匀。人倒是省了不少力,而牛拖着笨重的身体在齐膝深的烂泥中往往累得“气喘如牛”。用不着亲眼所见,从这个古人所创造的成语中,我们能看得出,自古以来牛就是这样一种吃苦流汗的动物。“在它沉默地劳动中,人便得到应得的收成。”
  牛是家庭的功臣,但它从来都不居功。“偶然摇摇尾巴,摆摆耳朵,赶走飞附身上的苍蝇,已经算是它最闲适的生活了。”它也就心满意足了。这就是中国的牛,给予人的甚多,所求于人的却最少。怪不得鲁迅愿以“孺子牛”自喻,怪不得人们要称赞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和血。
  作者在文章最后将中国的牛与别国的牛进行对比,也可理解为不同民族人们性格的对比。中国的牛不像印度的神牛借着神圣之名闲逛,不像荷兰乳牛、日本肉牛悠闲等死,也不像西班牙斗牛那么狂暴。中国的牛像中国人一样——平心静气。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