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3期


200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九)

作者:佚名




  ⑩光污染的存在和“生态颜色”一词的提出或许应对企业家有所启示:装饰高楼大厦的外墙、装修室内环境以及生产日用产品时应尽量避免使用那些刺眼的颜色,因为具有“生态颜色”的产品会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舒适感,将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选自《书摘》2002年3期)
  8.这是一篇_______________说明文。文章以_____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和_______________的结构组织文章,对_______________这一说明对象进行了说明。(2分)
  9.除了列数字之外,文章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光为什么也会形成污染?联系生理学科知识说说光污染的生理原理和危害。(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第④段加着重号的词“这些”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本文前你曾感受到了哪些光污染?在目前的光污染环境下我们应怎样加强自我保护?(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本文内容给“生态颜色”下一个定义。(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①人生处处是考场,从你作为社会学意义的“人”的那一天起,这些考场就已开始。命运之神会给你几张空白的试卷,他告诉你:“做好它,充实你生命的每一页;做完它,直到你生命的终点,直到考试的结束。”
  ②在考场上,我们先做选择题。在善与恶之间、在美与丑之间、在灵与肉之间、在人格与权力之间、在尊严与生命之间,我们往往只能选择一样。杨靖宇选择了尊严,他的生命虽然已消逝,他的精神却足以长存于天地;汪精卫选择了权力,他虽然曾经威风八面,却已被永远逐出炎黄子孙的行列。如果选择题考得不合格,你便会被逐出考场,因为你已不配再考下去。
  ③然后,我们再做填空题。我们应该用青春去做好每一道题目,用生命去填好每一处空白。鲁迅、郭沫若填写了中国文学的空白;钱学森、邓稼先填写了中国科技的空白;梅兰芳、侯宝林填写了中国艺术的空白。我们也许不能像他们那样做得那么出色,但只要我们尽力,就没有什么不安的,因为我们还有人生的大题——问答题。
  ④最后,我们还要做问答题。也许问答题无穷无尽,也许没有人能答满、答对每一道题目。但这些请不要考虑,我们要做的,是用行动去回答人生中的每一个问号。答对了,那就请开始下一道题目;答错了,也不要紧,只要用橡皮把错误擦得一干二净,再写上正确的答案,你同样有资格解答下一道题。
  ⑤人生处处是考场,请遵守考试的规则。在考场里作弊,纵使获得一时的满足,却终究逃不过“时间”这位主考的眼睛,他一定会宣布你被除名,你被取消了考试资格。所以,请用你自己的手做这份试卷。
  ⑥人生处处是考场,请慎重对待考试。游戏人生,游戏考场,最终被游戏的只会是你自己。让我们用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热情、全部的心血,去做每一道题目。如果你做到了这一点,你一定会轻松地站起来,对自己说:“我无愧于人生,我无愧于考试,我一定会及格。”
  14.文章采取_______________式结构对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作了充分论证。(2分)
  15.举例说明文章中所使用的论据类型。(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你怎样理解人生的“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这三点的先后顺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第④段中哪句话呼应了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意思?请以自己的经历为例谈谈你对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23分)
  
  桥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疯狂奔出来,势不可挡。
  工地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100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向南跑,但,两尺多高的洪水已经开始在路面上跳舞。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流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_______________。”
  人群里喊出一嗓子:“党员也是人。”
  有人响应:“这不是拍电影。”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100多人很快排成队伍,依次从老汉身边跑上木桥。
  水渐渐窜上来,放(sì)_____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劈手从队伍里拖出一个小伙子,骂道:“你他妈的还是个党员吗?你最后一个走!”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狠狠地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一边。
  队伍秩序井然。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终于,只剩下了他和那个小伙子。
  小伙子竟来推他:“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突然,那木桥轰地塌了。小伙子被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但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jì diàn)___________。
  她来(jì diàn)_______________两个人。
  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
  19.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1)咆哮() (2)没()腿深
  (3)放(sì)_______________ (4)(jì diàn)____________
  20.结合语境,将文章中画线处空缺的话写在下面。(2分)
  答:
  21.写出对各文句的理解。(4分)
  (1)“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这句话的意思是:
  答:
  (2)“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答:
  22.文中三处画线句表现出了人们对党的信任、对老支书的期待和敬仰等思想感情,既是复杂的,又有主导倾向,请选择其中的一句分析所表现的思想感情。(2分)
  (1)“乱哄哄的人们”看到“像一座山”的老支书就“停住脚,望着老汉”。
  (2)听到老支书“冷冷”的回答后,人们“很快排成队伍”。
  (3)“老汉劈手从队伍里拖出一个小伙子”之后“队伍秩序井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主人公老支书是一个怎样的人?作品是怎样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有人说作品中有歌颂,也有批判。也有人说作品歌颂了老支书父子俩的自我牺牲精神。你说呢?为什么?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小说除了情节的波澜起伏,作者还怎样使作品如此震撼人心?(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白茫茫的世界。”这句话构成了一幅鲜明的画面。如果给这个画面加一句画外音,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第三部分
  (27题,50分)
  27.作文(50分)
  根据下面的短文,自拟标题,写一篇作文。
  一位顾客观看木匠刚做完的一个漂亮的小柜,发现抽屉的背面也做得很精致。顾客问:“为什么在抽屉的背面费那么多的工夫?谁都不会晓得的。”
  木匠抚摸着他的作品,回答说:“我晓得。”
  要求:
  (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2)文章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1]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