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千寻 > 七品芝麻官 >  上一页    下一页
九三


  方姨娘的贞节牌坊开始修建那天,方云青、方云丰的身世揭开,京里传来消息,兄弟两人得皇帝看重、亲自拔擢,前途似锦、灿烂光明,紧接在这些消息之后,许多流言纷至沓来,有人预言两兄弟将对宋怀恩下手、为母亲讨回公道,有人猜测宋家将就此败落,所以……真的会吗?

  “我常听百姓满口夸赞二弟、三弟,说他们是爱民如子的好官,这样的人不至于胸襟狭窄,何况当年的事又不是老爷的错,百善孝为先,那个时候老爷也是左右为难,一边是手足兄弟、一边是有生养之恩的母亲,老爷能怎么选择?”

  言下之意,王氏将所有责任全推给婆婆,反正婆婆已经长眠地底,总不会跳出来为自己申冤,何况这样一推,上一代的恩怨自然不能算在宋怀恩的身上,他也是“无辜”、也是“身不由己”。

  “他们会相信这番说词?”宋怀恩叹息,连他自己都很难说服啊。

  “相不相信不重要,重要的是态度,二弟、三弟聪明得很,他们会明白,与其翻出过去的仇恨,闹得所有人脸上都不好看,不如给咱们机会f过去的错误。何况当年公公待二弟、三弟很好,光是念在这点血缘关系,他们就不该同老爷翻脸,当官的不是最注重名声吗?与其追根究底、紧咬不放,还不如博一个宽恕手足、有容乃大的好声誉。”

  “可当初……”

  “老爷切莫再提当初,当初老爷不过是无法违抗长辈心意。”王氏死咬住这点。

  “可他们能不记恨?!”

  “逝者已矣,难不成还要追究过往、把人挖出来鞭挞?何况婆婆是小叔们的嫡母,本该敬着、顺着,便是长辈有失,又怎能心念计较?”

  她叹道:“老爷别担心太多,小叔们都是一片纯孝之人,他们既会砸大钱买地凿湖,千方百计为方姨娘求得诰封、立贞节牌坊,定也希望方姨娘能入宋家宗祠,享有宋家后代子孙一捧香火,如今,咱们把这机会送上门,他们就算不感激,肯定不会拒绝。

  “何况婆婆过世后,老爷四处寻访小叔们的下落,是他们更名改姓,才让老爷遍寻不着两位兄弟,否则早早就将他们迎回家里。”

  王氏睁眼说瞎话,宋怀恩后悔是有的,但也仅仅止于后悔,从没想过把怀青、怀丰找回来与自己分家产,即使隐约听说他们考上进士、当了官,也并未积极寻访,如今后悔已迟,只能求一个亡羊补牢。

  见宋怀恩满眼犹豫,王氏加重口吻道:“是的,老爷四处寻访小叔未果,心头也沉重得紧。”

  这谎话得说的够真,否则说服不了自己,又岂能说服旁人?

  宋怀恩长叹,真能不恨?若不恨,为何到泉州上任一年,怀青始终不愿意见宋氏族人一面?

  之前不明白,为什么老是凑巧每回宋家人出现的筵席,县太爷就临时有事,难不成他们与新任县太爷无缘?而今方才理解,怀青是在避着自己。

  望住丈夫阴晴不定的面容,王氏心头微沉,她怎不知道人家会如何想象自己,只是……得硬着脖子死撑啊,就算小叔不肯原谅,还是得把脸给送上去,被赏几个耳刮子也得认下,谁教当年宋怀恩绝情绝义?

  “老爷,不能想得太多,为了帼晟几个孩子的前程,就算被削颜面,咱们也得做,谁不想抬头挺胸过日子?倘若老爷为难,我这个当嫂嫂的去求见他们吧!”听见妻子愿意为孩子做这等没脸皮的事儿,宋怀恩倏地抬起脸、满眼感激,王氏这几年来改变太多,多到让人安慰。

  见丈夫这副神情,王氏明白自己讲对话了,温柔一笑,续道:“老爷,过往不计,从现在起,咱们得好好对待两位小叔。我可是在老爷面前立下重誓的,要好好栽培几个孩子,助他们往仕途上走,现在他们有叔叔能帮衬,面子再重要,咱们也得为孩子低头。”

  这篇话说得够漂亮,不提担心、不讲害怕,不说忧心怀青兄弟腾出手来对付自家老爷、欲报当年仇恨,却是口口声声说未来、提儿子,全是一片慈爱心情。

  宋怀恩终于下定决心道:“你说的对,帼晟几个要入仕途,得靠叔叔提携,再纠结于过去之事无益。”

  “老爷能想通就好。”

  王氏松口气,自从确定知府大人和县太爷是宋家二爷、三爷后,铺子里的老管事们忧心忡忡,自古民不与官斗,倘若二爷、三爷挟怨报仇,宋家多年经营将转眼成空,眼下能做、该做的,是让自家老爷先低头,向两个弟弟俯首认错。

  宋怀恩下定决心后,脑子飞快转动,他是商人,通达世情,一下子便订出章程。

  “我想就算重入宋家宗祠,他们也不会搬回来住,你从城里挑一处宅子吧,用点心思好好布置,拨些下人过去服侍。”

  “老爷,咱们泉州的几处宅子离府衙都有些距离,不如我托人牙子,在云湖和府衙之间寻处好屋宅,至于下人还是买新的吧,等他们搬过去后,就把身契连同房契一起送上,千万别从咱们府里拨人,免得小叔们多心。”

  要是误以为他们想伸长手,可就不美了,现在的怀青、怀丰再不是当年可以随意摆布的小孩。

  “夫人想得仔细,就照你说的办。”

  “老爷,既然要示好,不如就做得彻底些,都说树大分枝,公公、婆婆已经不在人世,是不是……”

  王氏有些吞吐,这一年,她在外头跑的次数多了,眼皮子不像过去那样浅,她打心里明白,有时候非得失点血,才能保住根本。

  宋怀恩听明白了她的意思,心头不舍,要把经营多年的家业分两份出去,谁不心疼?但王氏考虑得周全,事情既然要办,就得办得漂亮精彩,做得不干不脆,不如别做。

  “我去寻叔伯们商量一下分家事宜,该弟弟们的,一分也不能少给,但也不能做得太过,以免有阿谀奉承之嫌。”

  夫妇商量时,派出去的小厮回来了,那小厮姓马,叫马二,是家生子,他被派往方家送帖子,邀请知府大人、县太爷一聚。

  马二甫进门,宋怀恩便急急问:“怎样,对方接下帖子了吗?”

  “回老爷,知府大人和县太爷不在府里,但家里的女眷把帖子给接下,虽没给个准信,但……”

  “但什么?说话别拖拖拉拉。”宋怀恩瞪他一眼,要他少吊人胃口,这些天他已经被吊够了。

  “老爷、夫人,我在方府遇见一位老熟人。”

  “熟人?谁?”

  “过去夫人身边的大丫头翠芳。”

  “翠芳?”王氏惊呼。

  “是,奴才觉得翠芳姑娘在方大人府里似乎挺说得上话。”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