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千寻 > 妓本贤良 >  上一页    下一页
三十六


  的确,祁凤皇朝官员俸禄并不多,七品县太爷每月只能领十二两银,一家子吃饭、开销,若是再摊上官场应酬,根本不够用,幸而宫节不为升迁而四处交际,然眼下家里多了紫屏和苓秋,想赁屋买房,都得再节省。

  “我是担心,这一等二等的……你就要大了。”

  “放心,华儿每日清晨都绕着院子跑上几十圈。”

  “那个院子才多大,跑上几十圈能顶什么用,况且遇上下雨下雪的还能跑?”

  宫华自然明白,那话儿也不过是安慰长辈的心思。

  宫节淡淡一笑,把话题揭过。“算了,那件事日后再议,华儿,你过来帮我看看。”

  他把邑县地图摊开,放在桌上,右手下意识地转动毛笔,左手指顺着邑县城区、郊区绕过一圈,又回到凤舞城内,他低声自语,“倘若淹水的话,我该怎么疏散百姓?”

  他看一眼外头,会淹吗?外面的雨势并不大,难道……

  “听说,每年三月蜀州有几个县都会泡在大水当中,尤其以邑县首当其冲,难道这场雨会下大?”宫华蹙眉问。

  “不确定,但有人提醒我,如果雨连下三天仍然不停,水灾的机率就大了。”

  “那人是……”

  “慕容郬。”

  “蜀王的人?上次领人来为我们解困的那位先生?”

  对于慕容郬,他仅耳闻、不曾面遇,但是提到蜀王,他的眼睛瞬间发亮,凝肃的小脸勾起一抹真心的笑意。

  宫节静望他,不明白他对萧瑛的印象怎会那样好,他老说萧瑛足智多谋、肩有担当,说他仁慈善良、是定国梁柱……华儿给的佳评和外头所传的全然不一样。

  不过一次会晤、慕容郬一句“一动不如一静”,让他不得不承认,宫华的确对蜀王的看法有几分正确,他并非是个只图安逸享乐,心中无家国唯有金钗的纨裤子弟。

  那人,确是城府深、心计重……

  “是他。我今日到知府蒋大人那里借人,便是受他指点,我已经领了人回来,让他们砍竹造筏,在重要时刻救下被困的百姓,并且预备明日起四处宣传防灾的应变方法,但我听说,年年大水,必有人趁机打劫,导致有人受困或死于饥荒,所以我在考虑如何——”

  “如何将死亡率降到最低,如何减少百姓财产损失。”宫华接下他的话。

  此刻紫屏刚好送姜汤进门,她微皱眉头,听不懂何谓死亡率,可……大人和少爷讲的话,她们听不懂的可多了。

  把疑问略过,她将汤碗放到桌上。“大人,喝点热姜汤祛祛寒气吧,若是伤风就不好了。”

  宫节一向不爱这个味道,却也明白,这时刻自己不能病倒。

  他端起汤碗,一口口将姜汤喝完,放下碗,对紫屏说道:“既然你过来了,我便提醒你一声,这两天有空,先同苓秋把家里重要的东西给打理起来,能往上堆高的,尽量往上堆。”

  “大人是怕淹水吗?可这雨势又不大……”

  话没说完,宫华就截断她。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宫华说。

  “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

  宫节异口同声说道,讲完两人互视一眼,笑开。

  紫屏细细咀嚼着这两句话,方才明白意思。“是,大人,紫屏知道了,这就去办。”

  “有空再做些不易坏的干粮暂时备着,再挑些贴身细软打包好。”

  宫节说着,紫屏一一应下,见大人再无话吩咐,便端起空碗走出书房。

  紫屏一走,父子俩重新将视线定在地图上头,手指在上头描画。

  “我考虑依人口分布,将邑县分成几个区域……”宫节拿起毛笔,将邑县分成几个区块。

  “嗯,不同区域往不同的地点逃难,我们把衙差安排在这里、这里、这里,指挥百姓照路线逃难。”宫华在地图上点出十几条街道要巷。

  宫节赞许地拍拍他的头。“很好,书没白念。我也是这么想的,这样一来就不会因为车马杂沓、交通壅塞,造成百姓逃难不及,被大水淹死,只是……安置点难选。”

  “安禄寺、清水庵、建平宫,这三处都在高处,水淹不到那里,我们可以在那里事先搭起安置难民的棚子……”他转头迎向宫节的目光。

  “问题是,它们无法一口气收容那么多难民。”

  宫华认真想了想,接过毛笔,在地图上多点了几处。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