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陈毓华 > 五两国舅爷 >  上一页    下一页


  经历全家为了她被赶出伏府这件事,全家同仇敌忾的站在她这边,说不感动是骗人的,她真心愿意把原主的父母当成自己这一世的父母去孝敬,把伏观当作哥哥敬爱。

  这西厢房也不是一无是处,院子中间搭着葡萄架,架上冒着浅浅的绿,倒是喜人,只是一个葡萄架就把院子挤得有点小了,谈不上讲究什么,且这时计较房间如何不重要,先安顿下来比较重要。

  她自己把房间收拾了,拧了抹布把所有的家具擦拭了一遍,这才去关心其他人安置得如何,没想到全家人有志一同,都来到堂屋。

  “今天也算乔迁之喜,就让王嫂子去买几样熟菜回来吃了,”刚搬家,别说锅碗瓢盆还没买全,米菜面油更是别提,幸好后罩房后面有口井,用水倒是不成问题。

  李氏也知道今天要自己开伙煮食是不可能了,拿了半串铜钱让王嫂子去沽酒买菜,还吩咐她要买足八人份的量,于是王嫂子带着胖姑出去了。

  几口人终于坐了下来喘口气。

  伏幼和伏观并肩坐了,看着向来齐整的大哥袖子还卷着,不禁出声取笑,“哥,你那房间要是还没收拾妥当,我可以帮忙。”

  “你这是小看我了,待会儿你去瞧瞧,我规整得不会比你差。”伏观也不示弱,方才他看到胖姑帮忙爹娘做事,妹妹那里肯定就只能靠她自己动手了。

  若是没有“死过”一回的伏幼,他还不敢保证什么,在一连串的事件后,他对这位妹妹还真刮目相看了。

  不说别的,就她为了保住那些嫁妆,豁出去和祖母拚搏的干劲,把祖母整得气炸了肺,就够叫人拍案叫绝了。

  粗鄙吗?他不觉得,他喜欢这样全身充满活力、像朵热烈盛开花儿的妹妹。

  两兄妹互扮了个鬼脸,却看见父亲的脸色有些严肃的对着母亲道——

  “歇了晌我就回押店去看看,我这几天不在,也不知道铺子忙成什么样子了。”

  为了找屋子、为了借钱,他已有几天没能往铺子去。

  对于父亲的一相情愿,伏幼只是保持沉默。

  依照祖母那种“不如我意就跟你切八段,你要是在外头活不下去了,还不是要回来求我”的心态,一旦确定他们决定搬出伏府之后,肯定是不会再让父亲踏进当铺的。

  父亲要是还能靠着当铺的月俸养家活口,那她还撵他们出来做什么?

  绝了父亲的后路,才能彰显她的手段坚决。

  也许是伏幼把人性想得太过凉薄,但即便是三十几年的母子感情又如何?就算都是同一个肚子里蹦出来的孩子,憨厚忠诚的儿子却往往比不上嘴里抹蜜的,偏心这种事,就和手指长短一样,恐怕是永远无解的难题。

  待王嫂子买了热菜熟食回来,伏幼喊着胖姑把她嫁妆里整套的碗碟汤匙筷子拿出来,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了搬家后的第一顿饭。

  他们也不要王嫂子留下来布菜伺候,让他们一家人和胖姑坐一桌吃饭去了。

  王嫂子原先不肯,李氏却是个明理的,她慢条斯理的道:“既然我们老爷都出来了,就是新开始,我也不想把府里的那套排场搬出来继续用,这个家就我们这几个人,我知道你们一家都是好的,不用立什么太啰唆的规矩,只要大面上过得去就成,都这番光景了,你还与我见外什么?”言下不无几分欷吁和茫然。

  王嫂子也不好说什么,躬身下去了。

  伏幼蹭过去拉着李氏的胳膊。“娘,眼下我们家看着也许不好,可在哪都是活,我们家都是勤劳肯做的人,没道理还过不好日子,所以你也不要想太多,往后只要我们把腰杆挺直了就是,不怕人家道长短。”

  李氏拍着她的小手,颇感欣慰的笑了开来。“想不到我家囡囡长大,会安慰人了。”

  “人家是说真的,每一种日子都有它的活法,谁知道我们往后会不会过得比本家还要快活呢?比起整日在府里老是要看祖母脸色,被二婶娘排挤,我们这会儿独立了,这样的日子就算粗茶淡饭也是快活无比。”

  “你这孩子说话的口气和你外祖父一个样,你外祖父也是个心宽的,他总说凡事要往前看,没有过不去的坎。”

  只是她也很久没有见过娘家人了,婆母势利,对于伏临门一门心思要娶她入门非常不高兴,那是他第一次公然违逆老太太,最后她是嫁进伏家了,日子却也不好过,公公去得早,婆婆不待见她,丈夫是对她体贴小意的,可为了一家子,忙得能按时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要不是两个孩子还算贴心乖巧,她几乎都要以为自己要这么憋屈的过一辈子了。

  就因为婆婆对娘家有诸多微词,父母知道她的难处,也已经很久不上门了。

  要是日子安定下来,她也想回家看看老人家。

  一想到这里,她突然觉得勇气百倍。是啊,前面最坏的日子都过去了,虽然还不知道前头的路是如何,但一家人一个不少的兜在她的身边,她有什么好担忧沮丧的?

  “不过,你毕竟是晚辈,怎好说你祖母的错处?往后不可以这样了,知道吗?”她可没忘记伏幼话里的不满。

  伏幼嘴唇微翕,到底没有说话。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