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安琦 > 紫荊香 >


  第一章

  北宋,东京汴梁--暖暖的阳光普照。

  “来来来,快来买又香又大的香糖栗子,粒粒经过挑选,买一斤送一两,好吃多买些,坏栗子的不算钱咧--”

  盛夏的京城热闹异常,窄小交错的巷道挤满了努力吆喝的摊贩。

  从字画贩售,到童玩小担,一摊接过一摊,放眼人脸人背,处处繁荣景象。

  而杂杳的人群中,有两名男子特别引人注目,原因无他,因为他俩正是“封记”海味干货行的收款代表--整条长街上食品摊的衣食父母。

  因为街上大多数的饮食店家、食担,都使用封记出货的海鲜山产干货,且用过的人莫不称赞封记的干货“物美价廉”。

  就因为“物美”,所以用了封记干货的担子生意特别兴旺;也因为“价廉”,即使是小小生意,也能大大受惠。

  于是,“封记”自然而然也就成了大大小小摊贩口中的“衣食父母”了。

  二少爷,这个月庆祥铺子该收的货款才给了一半,瞧那祥老爷子一脸的困难,会不会真的交不出余款吶?如果真交不钱来,咱们是不是得告诉大少爷,将他列为‘信誉不良户‘?”

  小伙计孝春怀里紧紧拽着布包,将刚刚一路上收来的货款压得牢牢,惟恐一个闪神,就得三辈子作牛作马来还。

  一袭青衣飘飘,封轻岚走在孝春前头,脚步随性,眉眼尽是和气。

  “不急。”

  他一面回答,一面笑着和一旁卖羹汤的老翁打招呼。

  老翁在这街上卖羹汤已有数十年时间,一家子吃穿全靠这儿,他羹里添的菇类、鱼片干货,就是向街底的庆祥铺子买的。

  虽说料理的材料有诸多选择,而干货固然不是最佳的抉择,可却是省去时间、距离的最好考量。

  最起码,像卖羹的老翁一类的小贩,就无须为了在羹里添点鲜味,还得天天提着钓竿问候河神。

  给人方便,也就是给自己方便--这便是封家作生意的不二箴言。

  “可是二少爷,今早出门,大少爷还千叮咛万嘱咐地告诉孝春,要孝春……盯着您将货款收齐的。”

  “你说,大哥要你‘盯‘着我?”打趣地睨了身后的少年一眼。

  “不……不是,孝春哪敢盯少爷!”他又不是大白天作贼--胆子大了。“只是大少爷说了,咱们店里的东西卖得够便宜,再让人赊帐,哪说得过去。”

  像二少爷这样让人一赊再赊,摆明就像在开救济院,只怕一街子的小猫、小狗都给养得肥嘟嘟,封家上下十余口却给饿扁了。

  “唉!你又听了我大哥的恶言恶语了。”封轻岚瘪瘪嘴,掉头转进一条巷子内。

  孝春忙跟上,微喘道:“但是大少爷他说的也对呀!”

  “我没说他错,只是作买卖方法有好几种,刚柔并济,才会财源滚滚。”

  他大哥封栖云常说他是下了锅的面条--硬不起来,可他瞧大哥那脾气才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如果天天收帐如讨债,迟早会连熟客都给赶跑的!

  “刚柔并济?”

  见孝春一脸疑惑,封轻岚干脆来个“就地取材”,他霍地指向路旁一名该是做错事而正被爹娘修理的娃儿。

  “瞧见没?”

  “瞧……瞧见什么?”

  孝春咕哝着吞下口水。二少爷指着那娃儿,该不会是暗示他再多嘴便会有此下场吧?

  “我说那娃儿,如果小春子你再多嘴……”

  “我……我不多嘴了,二少爷你怎么说怎么是!”小伙计摀住嘴巴,只余两只眼珠子惊慌地转。余音拖了半晌,封轻岚终于忍俊不住,他大笑。“你这么紧张做什么?我又不是你那成天只会对人板着脸的大少爷。”损了自家兄弟一把。

  二少爷不是大少爷?

  是……是呀!二少爷是出了名的好脾气,怎会凶他!孝春这才松了口气。

  “我叫你看着那娃儿,是想告诉你:跟我们赊帐的店家就和那做错事的娃儿一样,我们天天催他就像天天打他,愈打他就愈生脾气。”

  “可是他们欠的是银两,能填饱肚皮的东西,不催可以吗?”

  “我说过不催吗?”封轻岚故弄玄虚,惹得身边人丈二金刚,摸不着头绪。“还不懂?来,你再看看。”

  就像是套好似的,刚刚还拿竹帚子打孩子的大娘,此刻居然拿出事先预备好的糖葫芦串,塞到仍在抽噎的孩子手中。

  “这个……”

  孝春胡涂了。以前他做错事,他娘都是这么打打他又摸摸他的,哪有什么稀奇呢!

  封轻岚笑了。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