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小百科 作者:孟德
编钟




  钟是我国是古老的乐器之一,据说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据《宋书·乐志》引《世本》说,钟是“黄帝工人垂所造”。最早的钟是陶制的,在陕西长字县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出土有陶钟。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经有金属铸造的钟,而且已经有了几个一组、能演奏简单旋律的编钟。

  我们在寺庙道观中所见到的钟都是圆形的,这种钟的共鸣很好,声音传得很远,但是残响时间太长,不宜用作旋律的演奏,否则就会像踏着钢琴的延音踏板演奏旋律一样含混不清。用于音乐的钟是扁形的,就像两片瓦合在一起,这种钟的残响时间相对要短得多,适宜于旋律的演奏。

  钟分为甬钟和钮钟两种,顶端有柄的叫甬钟,有钮的叫钮钟。钟的各部位都有特定的名称,上部叫钲,下部叫鼓,钟口的两角叫铣,钟唇叫于,钟顶叫舞,钟钲上有三十六个柱形隆包叫乳或枚。在钟的鼓上一般都有精美的图饰,钲上有纹饰,叫作钟带或篆间。

  乐钟有特钟和编钟两种。特钟单独悬挂,一架一枚,也有直立在座上敲击的。而编钟则由大小不同、音高各异的若干枚钟编成,可以演奏旋律。出土的商代文物中,就有许多三枚一组的编钟。近年在商代大型王室墓葬妣辛墓中还出土了五枚一组的编钟,其音高约为G、A、C、F、g,可以演奏简单的旋律。

  春秋战国时期,音乐艺术有很大的发展,乐器也进一步完善。据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就有河南信阳出土的春秋末期一套十三枚编钟、安徽寿县出土的春秋末期一套二十五枚编钟、山西侯马出土的春秋时期一套九枚编钟、山西长治县出土的战国时期一套八枚编钟等许多造型精巧、音色优美的编钟。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在湖北隋县战国初期曾侯乙墓出土的一套编钟。

  这一套编钟共六十五枚,铜木结构的钟架长10.79米,高2.67米。编钟分三层悬挂于钟架上。上层的钟名“钮钟”,共十九枚,体积较小,最小的仅2.4公斤,声音高亢清脆。中下层的钟名“甬钟”,共四十五枚。悬挂于中层的甬钟有叫“琥钟”的长乳甬钟十一枚,叫“嬴孠钟”的短乳甬钟十二枚,叫“揭钟”的长乳甬钟十枚。下层是揭钟(长乳甬钟)十二枚和一枚镈钟,最大的一枚重达203公斤。

  这套编钟是目前我国出土的形制最大的一套编钟,它是数量多、规模大、音律准、音域宽,总音域达到五个八度,而且保存完好,至今仍能演奏。尤其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它的音阶结构居然和现代国际通用的C大调七声音阶的音列完全相同,其中还包含了完整的半音阶,可以演奏完整的五声和七声音阶的中外乐曲。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赤霓”E书作品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