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又称阮咸,它是由一个人的名字命名的。
秦始皇修长城的时候,老百姓为了发泄心中的愁苦,在鼗鼓上安上弦,就成了我国最早的抱在怀中演奏的弹弦乐器——弦鼗。还有一种抱于怀中演奏的弹弦乐器,据说是西汉时遣乌孙公主和番,下嫁昆弥(西北方少数民族),怕她寂寞,叫工人依筝、筑、箜篌等乐器制造了一种便于在马上弹奏的乐器,传为四弦、十二柱,可能是木制音箱。这种乐器在汉代虽然已经被称作琵琶(称汉琵琶),但是和今天的梨形琵琶的形状完全不同,它是在圆形的共鸣箱上加上一个长柄,柄上有十二柱。它其实就是后代阮和月琴的前身。为什么汉琵琶后来又叫做“阮”呢?
东晋时有七个著名的文人,被合称为“竹林七贤”,大文学家阮籍哥哥的儿子阮咸也是其中之一,他善弹琵琶,是当时著名的音乐家。他弹奏的琵琶,实际上是圆形直柄的汉琵琶。这种琵琶受到南北朝时从西域传入的曲项琵琶的冲击,在南北朝后期几乎失传了。
唐武则天时,有蜀人在古墓中挖到一件铜制的乐器,圆形直柄,和晋人所画的《竹林七贤图》中阮咸所弹的乐器十分相似,于是人们就把这种乐器称作“阮咸”,并且按其形制改用木材仿制,声音竟是意外地好。
唐、宋时期,阮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乐器。在宋代,已经出现一种较小的阮咸,叫“双韵”。元、明、清时期,阮没有得到发展,相反还逐渐式微,形制上不但没有改进,反而变成三条弦或者两条弦。直到20世纪30年代,上海大同乐会在复制古乐器的时候,才由郑觐文先生依宋制制作了阮。后来,无锡华光国乐团在艺术指导杨荫浏先生的指导下,制成首次按十二平均律排品的十六品大阮和中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阮的研制得到很大发展,现在的阮主要有小阮、中阮、大阮和低音阮四种,其中,音色最优美、常用作独奏的是中阮。
现代的阮,木制圆形音箱,直柄,四弦,一般用拨子弹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