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小百科 作者:孟德
葫芦笙




  葫芦笙是流行于我国西南彝、佤、傣、怒、苗、拉祜、傈傈、纳西等少数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它的历史相当久远,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在西南地区就已经有葫芦笙了。

  到了唐代,葫芦笙已经进入宫廷,唐段安节《乐府杂录》“俳优”条载,用于宫廷演奏的“夷乐部”中有葫芦笙。在西南少数民族中,葫芦笙很受喜爱,唐樊绰《蛮书》说南诏地区,“少年子弟暮夜游行间巷,吹葫芦笙,或吹树叶,声韵之中,皆寄情言,用相呼召”。南宋时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还说:“瑶人之乐,有芦沙、铳鼓、葫芦笙、竹笛。”一直到现在,葫芦笙还是西南许多少数民族最喜爱的乐器之一。

  葫芦笙用葫芦做笙斗,在上面插上几根长短不一的竹管,有五管、六管、七管、八管几种规格。竹管内装有长方形的竹制或铜制的簧片,吹奏时簧片振动发音。在靠近笙斗的地方,每根竹管上都有一个音孔。葫芦的细长顶端上另接竹管作为吹口。吹奏时,手指按在音孔上,口含吹口,或吹或吸都可发音。如果按住穿过葫芦底部的管口,每一根音管还可以发出小二度到大三度的两个音。改革后的葫芦笙为十管,笙斗改用木制,音管上加上共鸣器,音域扩展到g-f2近三个八度。

  葫芦笙有高音、中音、低音三种。高音葫芦笙音色明亮,中音葫芦笙音色柔和,低音葫芦笙音色浑厚。

  葫芦笙既可伴奏,也可用作独奏。川、滇地区的彝族、拉祜族、傈傈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都要在节日或丰收喜庆的日子,乃至祭祀、送葬的活动中,跳葫芦笙舞。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赤霓”E书作品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