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我在海城地震时采访

作者:周保华





  
  表扬地震预报有功单位的争论
  我和国家地震局的几位专家驱车跑遍了辽南大地的各个地震观测台站,收集到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与专家们朝夕相处,我学到了更多的有关地震的科学知识。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人类对地震还处于不断认识的阶段,并未完全认识它。尤其是地震预报,可以说长期、中期的好办一些,临震预报还是非常困难的。海城地震临震预报的成功,有其必然性——从1966年邢台地震以后,我国加强了地震震情的分析和预报工作;也有其偶然性——海城地震震前的地质水文、物理及动物异常等征兆十分明显,特别是辽宁省当机立断,采取了非常的、强有力的措施。总之,我们既不能抹杀科技工作者的成绩,又不能盲目夸大这一成果,更不能以此得出我国已攻克地震预报难关的结论。这些知识对于后来正确处理“表扬地震预报有功单位”的事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以华国锋副总理为团长的中央慰问团在听取营口市石硼峪地震台同志的汇报时,高度赞扬了这个台在辽南地震预报中的作用。华国锋当即表示要以国务院名义通报表扬石硼峪地震台,并征求在场的国家地震局局长的意见。这位局长是一位老干部,对于地震临震预报工作的难度,他应当是心知肚明的,但此时他却点头称是。
  中央慰问团回到北京后,在国务院秘书长吴庆彤主持下,组织有关人员开始起草表扬营口市石硼峪地震台的通报,中央慰问团随行记者、新华社国内部李国锐同志也参加了起草工作。性格豪爽直率的李国锐在起草小组会上反映:海城、营口地震预报工作是国家地震局和辽宁省地震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只表扬一个石硼峪是不妥当的。但他的意见没有得到起草小组的认同。
  与此同时,我们几个在灾区的记者,听到李国锐同志在电话中说的情况后,十分着急。于是我们立即采访了在灾区考察的几位知名地震专家,想通过内参渠道反映情况,从正面支持一下“掌握真理的少数人”李国锐同志。
  我们赶到新华社鞍山记者站的驻地,匆匆忙忙地把稿件写完,打长途电话念给总社的编辑。在稿件中突出说明,在地震临震预报面前,人类还没有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靠一个地震台或靠一种技术手段是不可能做出准确的地震临震预报的。显然通报一个石硼峪地震台,不仅不符合客观事实,而且将在国际上造成不好的负面影响。
  此时此刻,在中南海的李国锐得知有一篇支持他观点的内参稿,马上打电话告诉编辑部别铅印了,赶快将电话记录稿火速送进中南海。后来李国锐告诉我,电话记录稿刚交到他手里,华国锋同志就来到了会议室,准备听取通报起草的汇报。李国锐赶忙报告说:有一内参提出不同意见,云云。华国锋同志听完李国锐的汇报,笑着说,这个意见好嘛,那么就表扬一批,上到专业地震台,下到群众业余测报组。1975年3月12日国务院正式发出通报,表扬了营口市石硼峪地震台、旅大市地震台金县观测站、盘锦地区地震台、海城县地震观测站、营口县虎庄公社邮电支局业余地震测报组和辽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102队业余地震测报组等一批在辽南地区地震预测预报中有功的单位。第二天,全国所有报纸都刊登了这一新闻。
  (作者系新华社高级记者)
  (责任编辑 杨继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