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社会主义本质:一句话的变迁

作者:刘济生





  列宁也说过:“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⑿列宁、邓小平都说到这个精练的程度了,民主不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之一吗?
  邓小平在1985年说过:“就国内政策而言,最重大的有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上进行改革,同时相应地进行社会其他领域的改革。”⒀请注意,这里邓小平使用了“最重大的”这么几个字,这就是本质的一种表述了。
  不发展生产力,就不可能最终解决社会公正,消除两极分化,发展社会民主;没有社会公正,出现两极分化,发展生产力也困难,实现民主政治也难;没有解决好民主,就不可能解放生产力,也不可能解决两极分化。如果社会主义本质只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而没有上层建筑,肯定是残缺不全的。
  从实践上看,没有民主的这个本质规定,社会主义就难以实现。1978年,因为恢复了党内外民主,农民才敢于联产承包,才敢于自发地搞分田到户;万里才敢于在地方上大力支持包产到户;没有民主,邓小平、陈云也不可能在中央支持包产到户。民主带来了农民的创制,他们不会冒着杀头的危险去创制的。
  1992年春,离开1989年那场风波刚刚过去两年多一点,党内存在一种思潮:冲击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左”的思潮,认为反对和平演变,抓阶级斗争是党内斗争的主要任务。这次论述还回答了一个群众关心的两极分化和共同富裕的问题。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是就具体历史情况而谈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⒁这是针对这种在影响整个社会的思潮的评价。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发表后,立即传遍了全国各地,他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被编进了大中学教科书。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论述,和过去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相比较,体现了“三个没有,一个突出”。
  “三个没有”是:没有公有制的标准,没有计划经济的标准,没有按劳分配的标准。突出了一个问题:发展生产力问题,即生产力标准。“三个没有”体现了邓小平的创造性。对于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邓小平在社会主义本质内容里面没有提及。原因是邓小平认为这三个条件没有反映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那么邓小平并没有完全否定这三个问题,认为这些问题是社会主义的内容之一。没有说是本质不等于全盘否定,不等于不重视。邓小平在其它地方提出过公有制为主体的问题,提出过社会主义也有计划,但没有把它们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重要的内容不等于本质的内容。
  邓小平的“三个没有”,体现了解放思想的新社会主义观。1980年他就说过:“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⒂如果不解放思想,继续在过去的框子里思考问题,不可能提出没有公有制、没有计划经济、没有按劳分配的新的社会主义本质观。传统社会主义的要害是这三点。而新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点是发展生产力,要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都想过穷日子,谁还向往社会主义?
  “一个突出”是突出生产力标准。生产力标准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标准。人们的精神境界和人们的物质财富从长远的历史看是趋于一致的。邓小平把推动生产力进步分为两个,一个是解放,一个是发展,实质是发展。解放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虽然富有不一定是社会主义,但是,社会主义必须不是贫穷的。
  其中邓小平提出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这个是生产关系的方面的内容。完完全全消灭剥削在现阶段是空想。1949年刘少奇天津讲话提出了“剥削有功”,其实在生产力极其不发达的阶段,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雇工的出现,当然出现了剥削。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剥削是难以完全消灭。而消除两极分化,控制基尼系数则是有可能的,它是社会公平的要求,是社会正义的要求。在恰当的体制的运作之下,是完全有可能避免两极分化的。
  目前我国两极分化是严重的。1995年我国的基尼系数超过美国。这点作为社会主义本质怎样看,它是邓小平提出的民主问题。解决了民主问题,就容易解决两极分化的问题,解决不了民主问题,就很难解决两极分化问题。民主是前提,而消除两极分化、共同富裕是结果。在民主不充分的情况下,少数人以权谋私,钱权交易,权力寻租就不可避免。在发达国家,他们的民主解决的好,他们的基尼系数就比较低。
  
  四、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表述需要进一步完善
  十七大政治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本质必须有民主的内容。任何理论都不是一次表述完成的,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表述,也不是一次完成的。“三个有利于”、市场经济理论也不是一次提出和完成的。毛泽东在延安提出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后来不断丰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加进了“解放思想”的内容,90年代又加进了“与时俱进”的内容,新一届党中央又加进了“求真务实”的内容,今后有可能还加进新的内容。所以说,社会主义本质完全可以加上新内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没有因为加进了新的内容而被人们忽视或曲解,反而更准确,更符合时代要求,更深入人心。
  社会主义本质应该有三个层面: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经济层面上,生产力要发展,经济关系要公正;政治层面上,上层建筑层面上要民主政治。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没有鲜明的民主政治诉求。这并不是邓小平不重视民主政治,而是针对性不同。
  民主不充分,就不可能解决两极分化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在全球各大国排名第一,就是因为我们的民主法治还有好多不健全的地方。我们的民主法治不健全,才出现了如此严重的钱权交易寻租现象。所以把民主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之一是天经地义的。那么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三点内容怎么看?我认为,这里发展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是一层意思,后面三句话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一个意思,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题中应有之意。民主可以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两个层面的要求体现出来。所以社会主义的本质离不开民主和生产力的发展和消除两极分化。只讲民主,缺少发展生产力不完全,只讲发展生产力,不讲实现民主也不完全,三者都讲才更完善。
  马恩的关于“人的自由发展”是未来社会的本质的论述,在上个世纪80年代才引起人们的注意。后来进了我们的教科书。我们当然可以用恩格斯晚年的观点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但是,人的自由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今天怎么具体操作会有困难。我以为把恩格斯的观点和邓小平的观点结合起来最好,但是怎样结合也是个问题。恩格斯是从哲学上说的,而邓小平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与政治上说的。硬结合存在困难,一是把不同层次的概括放在一起,不伦不类;一是层次太多了,不符合关于本质的语言要求。所以还是分别表述为好。我们只能以恩格斯的观点作为一种哲学和理念,用邓小平的观点来具体化。恩格斯的观点精神性强,邓小平的观点操作性强,结合起来可起到互补的作用。
  综上所述,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应当体现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个方面,具体表述是:发展生产,消除两极分化,实现民主。
  
  注释:
  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中文第2版,第286页。
  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中文第2版,第237~238页。
  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中文第2版,第757页。
  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中文第2版,第304页。
  ⑸《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中文第2版,第294页。
  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中文第2版,第130页。
  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中文第2版,第131,373页。
  ⑻《列宁全集》第3卷,1985年版,第279页。
  ⑼《列宁全集》第43卷,1987年版,第344~345页。
  ⑽《列宁全集》第3卷,1985年版,第62页。
  ⑾《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版,第168页。
  ⑿《列宁选集》第2卷,1985年版,第782页。
  ⒀《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版,第116页。
  ⒁《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版,第373页。
  ⒂《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版,第312页。
  (作者系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列部教授)
  (责任编辑 吴 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