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新闻永远是一面镜子

作者:冯东书





  这种新闻反映当时那个实际太真实了。
  新闻的功能很多,传播信息,引导思想,暴露黑暗,激励斗志,批判错误,表彰先进,制造混乱等等。其中还有一个大功能,而且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控制的功能,这就是它永远是一面如实反映实际的镜子。它是新闻制作者、新闻工作领导人、国家决策人、社会制度和时代的镜子。这面镜子还很特别,它不仅在当时就是一面镜子,随着时间的推移,镜子里的形象还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让人看得真切。原因是,新闻说到底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总是特定社会制度、特定决策和特定时代的产物。因而它就必然地反映出那个特定的人、决策、制度和时代的特色。全世界的新闻都无法例外。
  新闻的镜子功能是由新闻这件社会事物的运动规律决定的。新闻的运动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是生产阶段,后一段是效应阶段。新闻生产出来不能束之高阁,存入档案馆,必须传播到广大受众中去。新闻受众各式各样。包括各行各业的广大人民群众。他们是社会的主人,自然也是新闻的主人,在新闻这一点上是绝对的主人。世间不管什么样的新闻单位,不管是哪一位记者、编辑,发布新闻的权力尽管在自己手里,但是新闻登了报,上了广播,还只是走了一半路程。新闻传播出去,还要接受受众的严格检验,直到被受众认可了、接受了,对受众的认识和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才能算实现了新闻的价值。新闻的这后一半路程,受众的检验是谁也控制不了的。如果受众对看到、听到的新闻不爱、不信、不理,甚至反感,那就白费了力,甚至比不发还坏,受众会反过来宣传你的新闻不可信。可见,最终决定新闻命运的还是人民群众,不理会他们是不行的。官僚主义者办新闻,总是一厢情愿地去做事。而新闻受众分散于各行各业,都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社会实践经验,他们手里有一把尺子,那就是社会实践。他们看了报道,会以自己了解的情况和经验为依据来判断衡量。“文革”中,有一天晚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联播节目中,广播了“四人帮”批发的河南灵宝县精兵简政的经验,说整个县革命委员会精简得只剩下三四十人,还照样能做好工作。我在山西省的一个县革命委员会办公室里,许多人一听就炸了,都说:“不可能,那是假的。”因为大家都有这方面的经验。后来证明,那个报道确实是假的。这说明,新闻受众不仅愚弄不得,也愚弄不了,“舆论一律”的新闻在生产阶段是可以做到的,在效应阶段是做不到的。
  所以,任何人对新闻一定要善待之,既要依法(我国现在还无新闻法)管理,又不可戏弄它,小心它把你原原本本地照出来,自己捉弄了自己。
  天下事糊弄一个人是容易的,糊弄广大群众的大多数是不可能的。“文革”开始不久,我们新华社山西分社的一位“三八”式老干部(他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参加了贺龙领导的八路军120师)就气愤地对我说:“我现在谁也不信了。”当时《人民日报》编辑部一位“三八”式老干部也对我说:“现在的报纸要正面文章反面看,反面文章正面读。”那时的新闻多惨呀!现在和今后的群众懂得更多,信息更灵,我们更要小心。
  (责任编辑 吴 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