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我的父亲程子华

作者:程海燕





  1943年8月,父亲被任命为晋察冀中央分局副书记兼晋察冀军区的副政委,和刘澜涛一起配合聂荣臻工作。在聂荣臻赴延安参加中共七大期间,父亲出任晋察冀代理书记和代理政委,和军区司令员萧克一起主持晋察冀的工作,以后萧克也去了延安,父亲又代理军区司令员的职务。这两年期间父亲不仅主持了晋察冀的政治和军事工作,还全面主持了晋察冀的经济工作,兼任第一任工商局长和经委主任,为晋察冀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聂荣臻惊叹道:“没想到你程子华不光会打仗呀!”这可能也是为什么解放以后父亲一直在经济领域工作的原因。1945年抗战胜利前,父亲预见到了冀察热辽边区对于东北和华北全局的重要性,派胡锡奎、王国权、段苏权等赶赴承德,筹建热河省委和军区,并且命令李运昌率队挺进东北,全面开展冀察热辽的筹建工作。1945年9月,父亲被任命为东北局委员、东北野战军副政委。1945年10月,父亲被任命为冀察热辽中央分局书记兼任冀察热辽军区政委,司令员为萧克。从此开创了解放战争初期最大的根据地,父亲主持了冀察热辽的土改运动,此运动以后成为了土改运动的典范。1946年父亲协助乌兰夫解决了内蒙古“内人党”事件。在两年时间里,冀察热辽的部队从3万人发展到30万人,党员发展到10万人。1946年到1947年,父亲领导冀察热辽军民粉碎了国民党的多次围剿,扩大了根据地。1948年父亲亲自指挥贺晋年的十一纵队开展了著名的隆化战役。我们这一代人,大概都知道董存瑞的故事,电影《董存瑞》里董存瑞高举炸药包炸碉堡的情景一直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父亲1978年调任民政部长后,到地方调查,回来后将董存瑞的妹妹董存梅调到了民政部,那时我才知道原来英雄董存瑞是父亲树立的。父亲说,他希望为英雄的家里做点事。父亲发现了董存瑞的英雄事迹,并且亲自写了《董存瑞同志永垂不朽》一文,表彰他的英雄事迹,董存瑞被树立为全军学习的榜样。
  1948年8月,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正式成立,冀察热辽前敌指挥部改称为东野第二兵团,父亲出任第二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率领八、九、十一纵队和三个独立师进行大兵团作战。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的关键战役,而锦州战役是辽沈战役的关键。就在锦州战役中,父亲亲自指挥了著名的塔山阻击战。当时蒋介石调来了十一个师的兵力,同时叫来海军、空军司令与自己一起在葫芦岛亲自督战。阻击战打了六天六夜,战斗异常惨烈,但敌军却始终未能前进一步,从而保证了锦州战役的成功。也许是对塔山战役的奖励,平津战役后,父亲率领塔山英雄团所在的东野四纵率先进关,在进入北平时,东野四纵代表解放军举行了隆重的入城仪式。上世纪80年代,当父亲负责黄埔同学会工作时,与昔日的对头、当年塔山阻击战国民党东进兵团首领、国民党著名将领侯镜如坐在了同一张桌子旁。侯镜如大概也去过塔山阵地,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一个小小的塔山何以能阻挡得住蒋介石陆军空军这么多精锐部队的联合进攻,这大概也是他一生中最耻辱的一战。他问父亲,你是怎么守塔山的?父亲笑了笑,没有回答。他很少提起这次战役,也很少提起在战争时期的贡献,他把一切都归功于他的战友,他的部队。
  和平解放北平,父亲的东野第二兵团和萧劲光东野第一兵团完成了对北平的包围,1949年1月22日北平和平解放,父亲被任命为北平第一任警备司令,协助市长叶剑英和市委书记彭真维护首都的治安。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令,身为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员的父亲率部南下,这支部队后来成为第一批入朝作战的部队,在他的部队里就有著名的“万岁军”三十八军。父亲率部解放了襄阳、樊城,发起了著名的宜沙战役,打败了宋希濂所部,随后解放了湖南常德地区。父亲的最后一战就是彻底打败白崇禧的著名的衡宝战役。衡宝战役以后,父亲奉命出任山西省政府第一任主席,省军区第一任司令员兼政委。一年以后,父亲又奉命调往北京,开始了他后半生的经济工作生涯。看看父亲一生的经历,尤其是在建国以前的经历,我总是感到眼花缭乱,一个人的时间、精力到底有多少呢。历史将父亲那一代人放在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上,这是不是父亲一辈子满足的根源呢。但是直到父亲的晚年,他还在为国家发展的事情而操劳奔波,他好像并没有满足他的一生。
  父亲的一生又是那样平凡的一生。父亲对于物质生活本身是没有什么追求的,他一辈子朴实、勤俭。从我记事起,我就没有在家中见过高档的家具,我也很少见到父亲为自己添置什么新的衣裳。印象中只有一次父亲和吕正操相伴逛北京百货大楼,两个人各自为自己买了一件很不适用的的确良背心,成了我们的话柄。除了工作,父亲唯一的业余爱好就是打台球,他和邓小平、段君毅、张廷发等打了十几年的台球,父亲打台球讲究精益求精,听说他很少输球,所以很少钻桌子。父亲年轻时是很好的足球运动员,他一生都对中国的足球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毕生的希望就是能够看到中国足球队冲出亚洲。1982年,在父亲担任中国足球协会名誉主席期间,那年中国队和香港队的那场比赛,是决定中国队能否冲出亚洲的关键。赛前,父亲特地把全足球队的队员请到家里来,在客厅里铺开战局商量对策,赛后总是认真总结经验,鼓励教练员和运动员们。那时宋任穷是中国排球协会的名誉主席,宋伯伯经常调侃父亲说:怎么我的排球队总赢,你的足球队老输,而父亲总是报以笑容。
  父亲一生严于律己,从不愿意给别人和组织增添麻烦,就是他双手残疾,他也是能自己干的就决不麻烦其他人。父亲对我们要求很严格,他常常笑眯眯地对我说,《红灯记》里说得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要求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衣服自己洗。父亲自己是一个残疾人,他对残疾人基金会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在我的记忆里,我们从来没有用过父亲的车子,就是哥哥结婚也是一家人骑车将嫂子接进家门。我在家里年纪小,父亲对我给予了很多的关怀和照顾,并且有机会总是将我带在身边,我是家中唯一可以经常和父亲开玩笑的人,但是父亲对于这个他快60岁才有的小女儿也是要求很严格的。记得在考高中时,由于我家从组织部招待所搬到了北长街的四合院,我也要从育英学校转到离家近的学校,别人给联系了北京四中,四中要求必须考试合格才能入学,我很不以为然,因为我的学习成绩很好,父亲注意到了我的态度,对我说:“你以为你是谁呀。”虽然经过统一考试,我被四中录取了,但是父亲的那句话给了我极深的印象,使我永远记住父亲一生都认为包括他自己在内我们全是普通的人,他希望他的子女们自食其力。
  父亲是一个严厉的父亲,但是在我们的人生经历里,我们都认为父亲是一个和蔼可亲的慈父。从小我就很幸运地一直在父亲的呵护下长大,在父亲刚刚被放出来以后,我正好患伤寒,是父亲每天陪着我,给我讲很多的故事,鼓励我战胜疾病。从四川回到北京以后,也是我经常陪着父亲。我那时上学,只要是放假,总会陪同父亲到各地视察,亲身体会了父亲对于中国的了解,父亲不用看地图就知道是哪个县在哪里。走到各个地方,父亲仿佛都有很多的老朋友。我从没有看到父亲对于地方的干部提出过任何要求,总是要求地方按中央规定的四菜一汤规格接待。父亲也和其他的父亲一样,有我这么个女儿在旁边照顾他,扶着他走路,感到很骄傲。在我上中学的时候,父亲时常问起我的功课,有了疑难的问题,父亲也会亲自上阵帮助我解决问题,无论是数学,还是语文,父亲让我很是吃惊,他的学习功底很过硬,并且很严谨,使我总是在想,要是父亲生在和平年代,他肯定是一个很好的教授。在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医学院时,父亲的激动心情溢于言表。父亲是一个很平等和民主的人,这体现在他愿意听也容忍一切不同的观点,并且他从不强加于人,就是对我这个最小的女儿也是一样。我年轻时愤世嫉俗,有时会和父亲激烈的争吵,但是每一次,父亲总是笑眯眯地听我讲完,再发表他的见解,他不是要说服我,他是想让我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给我一个成熟的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式。
  父亲总是注意我的身体健康,就怕我瘦了。我出国以后,每一次打电话,他都会问长问短。在我第一次回国探亲时,我看到哥哥的女儿可以随意指使父亲,而父亲乐在其中。看到我消瘦的样子,父亲每天晚上都会详细地询问我在国外的生活情况,有时就会不停地说:“看看瘦的,还不如回国来呢。”那一次回国是我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我回国的当天,父亲和母亲正在承德疗养,计划要过几天才回北京,但是父亲等不及了,当天就回到了北京。在我在北京期间,父亲不顾重病在身,执意要陪我去北海看灯会,父亲坐在轮椅上,拉着我的手,我感到幸福无比。每一次父亲看不到我,他就会让身边的人们去找我,直到我回到他的身边,然后笑眯眯地、深沉地看着我。那目光中没有功绩,没有资格,没有骄傲,就是一个父亲看着自己心爱女儿的恩爱的目光,那个目光我至今难忘。我没有想到这个深邃的目光会在我28岁时就永远地离开我。再见到父亲,他老人家躺在那里,就像一个熟睡的孩子。抚摸着父亲的脸颊,泪水无声地流了下来。父亲累了,他的一生干出了很多人几辈子才能做的事情,他需要休息了,这就是我安慰自己的话。
  
  在父亲去世以后的这些年里,人们总会问我对于有这样一个父亲的感受,也曾经有人问我如果我可以和父亲说一句话我说什么,慢慢地我找到了自己的答案:有个爸爸真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