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期

李正文 陈蕙瑛夫妇的情报工作生涯

作者:伊 里





  当时,陈蕙瑛也在策反委员会工作,负责领导在国民党特务机关工作的地下党员。她接到在上海保密局工作的王月英的紧急通知,装作她的表姐进入这个阴森的地方。看到悄悄交给她的纸条,那是打字员(我们的同志)录下的口供。陈蕙瑛马上通知李正文隐蔽起来。朱落红(国民党军长侄儿)又诱骗联系人不断打电话寻找李正文,统统都落了空。
  一周过去了,朱落红穷凶极恶地带领特务到处搜捕“白头发老李”,审讯记录很快又落到陈蕙瑛的手中。李正文因为经历坎坷,头发早就花白了,陈蕙瑛帮丈夫染黑了头发,让他躲到相对安全的地方。1949年4月,李正文奉命撤离上海去北平。
  
  四.共同策反老蒋、小蒋的亲信爱将
  
  李正文回到中国共产党内以后,用教授身份作掩护,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领导爱国民主运动。1948年秋,根据形势的需要,中共上海局成立了以张执一为首的策反委员会,李正文担任委员,陈蕙瑛是机关党支部书记。
  李正文把策反的目标瞄准了蒋介石的爱宠,国民党伞兵三团。这是一个全部美式装备的现代化部队,上校团长刘农,是蒋介石的亲信爱将。蒋介石早就准备调他们到台湾,充当自己贴身的御林军。在李正文和段伯宇(李正文领导下的中共党员,蒋介石军务局少将高级参谋)的积极工作下,1949年初,刘农弃暗投明加入了共产党。他们本来打算等解放军攻打上海时,控制飞机场,活捉蒋介石。可是台湾方面一再催促,虽然借口没有运输工具等不能开拔的理由拖延时间,但是蒋介石疑心很大,再不服从命令,必会生变。
  1949年3月中旬,在宝山路的段仲宇公馆的小白楼上,李正文代表策反委员会宣布:“伞兵三团马上准备起义,乘船开赴解放区。现在组成起义临时党支部,书记周其昌(李正文派到伞兵三团的联络员,)成员刘农、陈家懋(从陈蕙瑛领导的那个系统调来)、李贵田(伞兵三团副团长)、孟夫。”大家都很激动,立即分头准备。李正文还派航海技术员白力行,原“重庆号”军舰上的海员吴成纪去帮助他们控制轮船。
  1949年4月,起义准备就绪。但是解放区连云港没有码头,如果乘军舰将无法靠岸。大家都急坏了,还是段仲宇借口遵照蒋介石的密令,送伞兵三团到台湾,硬从淞沪司令部调拨了一艘3000吨的大型登陆艇给他们。登陆艇载着三团的官兵、大批武器和银元开出了吴淞口,起初向南行驶。一到公海,刘农就下令掉头北上,开往连云港。起义非常成功,影响很大。蒋介石在台湾闻讯,气得暴跳如雷。4月18日,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传令嘉奖:“庆祝你们脱离国民党反动集团加入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举动,希望你们努力于政治上技术上的学习,为建设中国的新伞兵而奋斗。”
  刘农后来担任了解放军空军伞兵师副师长,1960年以前历次国庆节阅兵,他都亲率我们的伞兵部队,雄赳赳气昂昂地通过天安门广场。
  李正文又把目光对准了蒋经国的第一心腹,南京政府预备干部局代局长(局长蒋经国)、预备干部总队队长少将贾亦斌。这个部队是蒋经国嫡系的太子军,而且担负着为新筹建的30个军配备干部的重任,既是小蒋掌握军政大权的基础,也是蒋家王朝赖以继续生存的依靠。所以蒋氏父子非常重视。
  贾亦斌是个正直有血性的男子汉,对政府挑起内战、坚持独裁极为不满。这些对南京政府早已失望的国民党少壮派高级将领,经常聚集在南京干河沿109号贾亦斌的家中,分析形势,讨论出路,最后决定设法寻找共产党的领导。通过段伯宇,贾亦斌和李正文建立了单线联系。
  李正文与贾亦斌经常在小白楼碰头,研究部队投诚的问题。贾亦斌对李正文印象很好,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不久,他就提出了入党申请。1949年2月,组织上批准了他的请求。贾亦斌更加积极地准备起义,由于内部有人告密,蒋经国叫他去浙江溪口向蒋介石述职。此行凶险莫测,可是如果抗命,起义即将流产。贾亦斌与李正文商量后还是毅然去了。由于准备周密,沉着应付,老蒋和小蒋很快放他回来,但却撤销了他预备干部总队队长的职务。
  1949年4月5日,浙江嘉兴火车站一家药店门口,李正文与贾亦斌碰了头。他们坐上了南湖揽客的游艇。贾亦斌汇报说:“情况紧急,我的卸职交割不能再拖了。如果现在不起义,就没有机会了。”他热切地向李正文要求:“整个预干总队都发动起来了,除了几个反动军官外,都表示拥护我们,请组织批准我马上起义!”
  虽然原来计划等解放军渡江时,贾亦斌里应外合反戈一击。但是现在情况有变,太子军的倒戈,将会极大地动摇国民党内的军心、人心,政治意义重大,所以组织上考虑了提前起事的问题。李正文紧紧握住贾亦斌的手,代表策反委员会同意了他的计划。
  4月12日,贾亦斌带领4000王牌太子军,英勇地宣布起义了!南京政府内部一片慌乱,蒋介石咬牙切齿,大骂儿子用人失察,立即调集数十倍的重兵,天上、地下围追堵截,还悬赏50000大洋要买贾亦斌的人头。起义军在贾亦斌等人的率领下拼死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被打散了。贾亦斌身负重伤,被当地游击队和群众救回解放区。
  李正文这时已去北平,但心里一直牵挂着贾亦斌。听传言说部队被击溃,贾亦斌可能已死,非常悲痛。当他随南下大军回到上海,在小白楼意外地看见贾亦斌时,两个生死战友激动地拥抱在一起。
  为了获取国民党绝密的江防计划,李正文给策反过来的海军部少将办公厅主任金声打电话。金声非常欣喜:“我可盼到你来了!”李正文坦然地走进戒备森严的海军部,金声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真是胆大包天!这儿你也敢来!”又向李正文介绍了海军部长桂永清的机要秘书游侠。听了李正文的要求,两人都笑了,金声说:“你算找对人了!”他们同意把国民党的军事布置画成地图交给李正文,帮助我军渡江南下,解放全中国。当天,他们就给了李正文一些重要的书面情报。怕路上遇到意外,双方约定每周在上海海军宿舍碰头。
  李正文拿到这些绝密的军事情报,立刻交给张执一。张执一非常兴奋地说:“这些情报太宝贵了,是万两黄金也买不到的!”解放后,张执一见到李正文,又说:“解放军之所以能顺利渡过长江,金声和游侠是有很大功劳的!”
  为了减少解放上海的阻碍,李正文从副市长那里搞到了上海城防图。可是,城里到处戒严,满街的警察、宪兵、特务和军队,怎么送出去呢?陈蕙瑛对丈夫说:“这好办,就交给我吧!”她提着皮箱坐车出城去了。路过关卡,警卫见陈蕙瑛像个老实巴交的家庭妇女,这样的人每天来来往往的很多,她又有通行证,就不太注意了。偶有检查,见箱子面上不过是小孩儿披风等旧衣物,更没有了兴趣。陈蕙瑛顺利地进入解放区,从披风底下拿出上海城防图交给了组织。
  李正文夫妇还策反了蒋介石装备最精良的重型工兵第四团上校团长王海峤,驻防浦口的陆军少将师长李西开,江苏省保安总队少将总队长齐国,国民党少将参谋长宋健人,淞沪警备司令部作战科长刘泉溪等国民党将领。同时,把中国海关副总税务司丁贵堂,资源委员会秘书主任杨志信,《大公报》负责人王芸生,国民党立法委员、上海中国建设服务公司理事长王艮仲,国民党中央委员、复旦大学校长章益等在社会各界有影响的人物也争取过来,为中国共产党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叶利钦颁发的奖章
  
  1995年11月1日,北京俄罗斯大使馆内喜气洋洋,正在举行隆重的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酒会。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酒词,高度评价了这场拯救世界和人类的正义之战。还郑重宣布受总统叶利钦的委托,授予阎宝航和他在抗战期间领导的地下工作者阎明诗、李正文同志“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奖章,表彰他们为国际反法西斯斗争所作的杰出贡献。场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阎宝航的子女阎明复、阎大新扶着激动不已的李正文,接受了这份殊荣。
  当年斯大林及时从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两条渠道,获得了德国即将进攻苏联的信息。虽然将信将疑,他还是下令做了一些准备。1941年6月22日清晨,德军190个师团突然对苏联发动“闪电战”时,这些防御性工作减少了苏方的损失。日本投降前夕,李正文把日寇的政治打算、军事布置、经济状况,特别是关东军的动向,源源不断地向苏联情报部门报告,为苏军进入东北对日作战,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立下了汗马功劳。
  1995年11月3日,《人民日报》报道了叶利钦总统授予阎宝航、李正文等中国同志“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奖章的消息,还说“罗高寿大使认为,这两件事(提前向苏联通报德军进攻苏联的准确日期;在苏军对日作战前,提供了关东军在东北的详细军事情报)将载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史册。”
  李正文、陈蕙瑛解放后都在教育系统担任领导工作,为改革旧的教育方法和制度,建立、发展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殚精竭虑,做出了优异的成绩。可是,就因为他们曾经是党的情报工作者,在反右斗争和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了“身份复杂”、“外国特务”等不实之词的诬陷、打击。
  1976年“四人帮”倒台后,李正文和陈蕙瑛重新焕发了青春。李正文担任了教育部政治思想教育司的负责人,陈蕙瑛承担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主要领导工作。
  党和国家没有忘记他们的功绩,1997年9月,当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主管中央组织部的胡锦涛批示教育部,说李正文是有功的老同志,要很好地对待他。
  李正文于2002年2月20日在北京逝世,胡锦涛同志的秘书打电话代表胡锦涛向他的家人表示深切的哀悼。上海安全局所赠的书法条幅:“疾风劲草,青史英豪”,正是他们夫妇一生的真实写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