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青春校园 > 米粒儿老师 >
一零三


  无论如何米粒儿也想象不到,开玩笑,这怎么可能?

  他们比她小十几岁,他们都还未成年,在米粒儿眼里,他们都还是小嘎蹦豆子。

  “李西航离婚以后情绪受了打击。她爱人跟她结婚后分了房,就辞职下海了,做保险经纪人,后来挣了点儿钱,有了外遇。李西航是个要强的人,二话没说就提出离婚,那时候别人也都不理解她,有人还取笑她,说她是她老公的房地产开发商,分着房子就走人。她离婚后把全部感情都寄托在学生身上,也没想过别的,谁知道他们班男生班长唐海,也是个离异家庭的孩子,生活中受过一些刺激,思想上比别人成熟,还有一些恋母情结。两个人一来二去,不知道怎么竟然就谈起恋爱了。互相还写情书。唐海他爸查孩子书包时发现了,告到大猫那儿。大猫还找李西航谈过几次,想要帮助她。没想到她虽然答应了,但两人仍然保持来往,最终人家家长告到教委,大猫也没辙了。”

  对米粒儿来说,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无法接受的事,类似天方夜谭,写到小说里她都不会信。当严琳琳跟她说这些的时候,她的脑海中一会儿浮现出李西航那个简陋的婚礼上,那个将近四十岁,弯腰、驼背、谢顶的老男人,想起李西航当时无可奈何的表情,一会儿又想起初三男生唐海那张白净,忧郁,老成,略显神经质的少年的面孔。

  “你看过日剧《魔女的条件》吗?”严琳琳突然问。米粒儿点点头,松岛菜菜子,她和李西航都喜欢的日剧明星,然后她恍然大悟,眼前浮现出那个爱上自己学生的女教师广濑未知的面孔,还有那个高中男生黑田光:“你是说……”

  “我是认为没有奇迹的,有的只是爱情,意志,勇气,是那些东西重叠后,成为奇迹的。所以我从未想过放弃。”严琳琳说,这就是李西航临走前对她讲过的一段话。

  事情总是这样,在偶然的结局中蕴涵着必然的道理。

  “这事儿其实挺有典型性的,”戴戴在电话那头意味深长地说,“挺说明问题的——整个社会都强调要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可是却忽略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身心健康,那是更重要的……毕竟,老师也是普普通通的人啊!”

  戴戴这句话点醒了米粒儿,想起小时候看见站在讲台上被学生气哭的常君,想起袁丁说过同样的话,老师也是普普通通的人啊。

  自从戴戴在江西农村拍戏,因为看到当地教育的落后现状而决定作为志愿者留在那里,当了一年的民办教师之后,他跟米粒儿忽然之间有了很多说不完的共同话题。事实上,一个月之前戴戴从贵州回到北京,是米粒儿一个阶段以来不算多的开心事儿之一。

  当初戴戴的决定曾经让米粒儿很受触动。他写信给米粒儿说,一开始他也犹豫不决过,后来看到当地报纸登的一篇题为《当阳光洒进山洞里……》的文章,上面写着:“阳光洒进山洞,清脆的读书声响起,穿越杂乱的岩石,回荡在这个小村庄。这里至今水电不通,全村只有一个泥泞的小道通往18公里外的镇子,1997年,这里有了自己的小学——建在山上的岩洞里,五个年级146名学生,3个老师……”读到这样的数字,他几乎落泪。

  想到自己长大的那个小镇,想到当年离乡背井到他们那儿支教的北京夫妇,他的老师。在那一刻他突然打开了心里的一个死结,一直以来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找到他的老师,但是现在他想到,既然当年老师能用行动影响自己的一生,他也可以用实际行动影响孩子们的一生。这其实也是帮助老师完成心愿,就是和老师在一起。

  他的决定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但最终是穆宇森老师对他表示了坚决的支持。他给他看了另外一篇文章,那文章的题目是《我用十八年的时间,和你一起喝杯咖啡》,讲的是一个农村孩子苦苦奋斗十八年,终于得到了和城市人同样的生存条件的辛酸故事。穆老师说,改变农村的面貌,改变农村孩子的处境,只有教育。这不是空话,是值得年轻人为之奉献的目标。

  米粒儿知道戴戴一定在那儿吃了不少苦,但他从来没提过,而作为没有在农村,更没有在偏远地区生活过的她,根本无法想象那样的苦,可是她知道,戴戴的的确确作出了一些成绩。她知道他支教的那所学校,因为他的到来,学生人数从140人上升到250人,她还知道,戴戴通过自己的朋友,为当地孩子募集到了近千册图书,四集装箱的衣服,甚至还有十几台电脑,在他离开的时候,他已经被列入江西的扶贫接力计划,成为体制内的志愿者,他还为孩子们专门办了一家捐款网站,有几十个贫困学生通过网站,得到了点对点的资助,还有十几名大学生,在网站的号召下,走进了偏远山区,共同支教。

  每当米粒儿听戴戴说起这些事儿,她总是激动得热血沸腾。有朝一日,我也跟你一起去。

  戴戴笑着说,“你还是那么天真,米粒儿。”

  “你只要好好地在宜林,带好你的五班。”

  米粒儿感激地看着他,感觉他们的心距离那么近。

  相比之下,小渔儿就显得疏远了许多。

  小渔儿最终被伦敦郊外一家风景如画的大学录取了,签证也办完,即将出国。

  “你准备准备,等我出去了想办法帮你也办出去。”

  放暑假之前,他翻来覆去地磨米粒儿。

  “我去干什么啊?一个学中文的。”

  “你可以到那儿教中文啊。听说现在国外学中文的挺多的。英国人工贵,当家教也好啊。”

  “将来呢?”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