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在线阅读

 

第一卷 风华初露 第四十七节 十之八九









  要说元鼎二十四年这年的春天什么事件在大卫朝中乃至京城直至天下最能引起轰动,不是科举考试难得一见的出现了一个双科状元。也不是公主殿下大张旗鼓盘查各部亏空,最终却交由户部打理草草了事,而是一个他们两人共同有份的话题,当今元鼎皇上为储君明昭公主择定了驸马,人选就是文武双科状元凌凛。

  不过凌凛此时已然不在京城,三日前,他与科举后一同被明昭选入昭庆殿参赞文书的邵元长、王举之、施上淳四人一同被明昭派遣至京畿道各地,发放赈济、助百姓们度过春荒。

  其实按凌凛现在的身份是根本没必要也不太可能去做这些事情,元鼎将二人的佳期定在明昭公主十六岁生辰之日,元鼎二十四年的七月七日。现在已然四月出头了,离大婚之期不过三个月,礼部、宗正寺、殿中省,内侍省一应衙门都为了公主的大婚忙得晕头转向,可是明昭公主偏偏一道命令将他派遣出京城,算计时日,不到五月是回不来京城的。据说当今皇上元鼎本有心将他留在京中,不去这一趟,谁知圣旨尚未下,刚放点消息出去,凌凛就上表元鼎,极力要求去办这一趟差,元鼎无可奈何之下也只好答应了下来。

  昭庆殿中,东宫冼马安无忌接过内侍呈上的一道奏折,瞟了一眼折子面上那一道龙飞凤舞的行草字迹,脸上浮出耐人寻味的笑意,转目瞥了眼上位身着常服,头戴掐丝百宝金凤头饰簪一只红玉金步摇的明昭,一拂袖起身便向那人行去,轻巧的将折子放在了明昭的书案之上,但笑不语。

  明昭正看完一道奏折,蹙着眉头在想批复之语,一本折子却突然出现在她面前,微微一惊之后,放下手中的狼毫,仰头望了望立在自己书案前一身绯色官服乌纱幞头的安无忌,也不去看折子,只是问道:“这是那里来的。”

  安无忌眼中闪过笑意,道:“公主何不自己看看。”

  “是凌凛呈上的折子罢。”明昭叹道,安无忌似乎对自己和凌凛特别上心,当初将凌凛派遣出京之时,安无忌的反对声音最大,不停的劝谏自己,能用到的理由几乎全部用上了,最后要不是凌凛主动请缨要去,恐怕还安静不下,这凌凛出京不到三日,他又拿了这道折子来,明昭发现这个最为自己器重的冼马有向罗罗嗦嗦的太傅的发展的趋势了。

  “公主不看看。”安无忌一点也不奇怪明昭能够猜中,悠然道。

  明昭摇头苦笑,她越来越觉得自己对属下太过放纵了,放纵到私事都要来插上一手的地步,不过她现在后悔也没有用,安无忌现在在她面前根本没有什么顾忌——虽然她本意正是如此,可是现在她真是后悔呀。脸上闪过诸多复杂神色之后,明昭正容道:“他们出京不过三日,有什么好看的,折子里不过是例行的请安之类的事情,待到真正做出点成绩之后我再看也不迟。”

  话虽如此说,明昭犹豫了一下也不顾立在一旁的安无忌嘴边越来越明显的笑意,拿起那道折子细细的阅了一遍,微一沉吟之后掾笔在手,满满的蘸上一笔墨汁之后,在折子上书起了她拿手的簪花小楷,待到折子上的天头地角都被明昭秀丽的小楷字填慢之后,明昭才满意的放下手中的狼毫,吹了一口气,想合上折子,却发现安无忌依旧立在自己身侧,微笑着看着自己的批复。

  饶是明昭并不如世间小女子一般羞涩,且和安无忌熟悉无比,还是忍不住粉腮上一阵阵红晕浮现,嗔怪的横了安无忌一眼,明昭勉强维持住自己的仪态,道:“定中不去整理文书,还有什么事么。”

  “没有,没有。”安无忌一拱手,转身向自己的座位行去,正背着明昭暗笑之时,身后却传来一道感叹的声音:“定中现在没什么要紧事罢,陪我在宫中走一走如何。”

  四月的里的春光正好,明昭却没有去御花园那等春色迷人之地,反而带着安无忌登上了宫城城楼,摒退侍从,负手临风、遥望繁华上京,风景如画,令人心旷神怡,整日埋首于公文国政忙得两眼发昏的安无忌顿感神清气爽,长吸一口气,赞道:“公主竟然知道这等好去处,令人精神大振,无忌佩服。”

  明昭微微一笑,远眺着上京景色,似是回忆又似是对安无忌说话:“这地方原是我小时侯调皮,满皇宫乱跑偶然寻得的地方。那时候年纪尚小,无忧无虑,什么也不知道,懵懵懂懂,但是日子,却比现在要舒心快乐得多。”

  安无忌听明昭话中之意,似是对现下的生活颇多感慨,当下安慰道:“公主可是近来操劳国政太累了,现在也没多少要紧事,不如告个假,去兴庆宫、大明宫那些风景优美的地方住上几日,一是养好精神,二来也不辜负这大好春光。”

  “不用了。”明昭叹一口气道:“国政倒也罢了,我身为皇储,这些本是应该做的,只是有些事不能如人意,不免一时感叹而已。”

  安无忌心中暗自一惊,莫非……当下小心试探问道:“公主说的是什么事,可否说出来让无忌替公主排解排解。”

  明昭侧目白了安无忌一眼,悠悠道:“我与定中说这些话,自未将定中看作外人,你也莫拿那等揣摩上意的工夫来敷衍于我,明昭视定中为友,定中莫已上下之礼待明昭。事实上。”明昭狡黠一笑:“你也越来越不把我当公主看了,那么多的事都隐瞒于我。让我一直蒙在鼓里,那日还差点在父皇面前出了丑。”

  安无忌知道明昭说的是凌凛暗恋于她的事情,心中叹着公主向来聪明,怎么在这件事上竟糊涂了起来,论年纪公主也不小了,却一心想着国家天下,未曾考虑过自己的终身大事。当然这些话是不能说的。再深吸一口气,安无忌道:“无忌蒙公主视之为友,不甚荣幸。”这话安无忌确实也是出自内心,一年时间由从六品拔擢至从四品,升迁之快,朝中难有几人比得上,这倒是其次,自从入了昭庆殿,明昭便没将他看作过外人,一应大小事务都与他商议,推心置腹,君臣际遇,如鱼得水。论私交,二人也是极好,平日里言笑无忌,更有安无忌在宫中上夜之时,明昭处国政太晚,便不回凤舞宫休息,二人剪烛论文,彻夜长谈,无上下之分,君臣之际。因此明昭说出这一句“视定中为友”,着实让安无忌感动不已。

  “你以为我是对父皇给我定下来的这门亲事不喜欢么。”沉默了一阵,明昭悠悠说道:“其实我并没有什么欢喜不欢喜的,至于他……”明昭顿了一顿,道:“我其实心里也是有几分欢喜的,只是……定中,你知不知道,我最羡慕的是什么。”

  “是什么。”安无忌听得正入神,明昭如此一问,他自然而然的接口应道。

  “鸟儿。”明昭仰视天空,道:“我最羡慕是的鸟儿,羡慕鸟儿们的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小时候总以为长大了最好,不用受什么拘束,没想到人越大,位越高,受到的拘束也越大,到现在,一言一行,都不能自己随心所欲了。”

  安无忌心中恻然,他突然明白了明昭的心情,其实明昭对成亲下嫁凌凛并不反感,甚至嫁的不是凌凛,是任何一个世家子弟,她也不反感,她反感的是,她的人生是不受自己控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乃至终身大事,都要受约束,受她的身份,她的责任的约束。

  凌凛虽是真心爱慕于明昭,但是元鼎择定他为驸马,也不是没有半点利益考虑。明昭日后便是一国之君,身为明昭的丈夫,自是位高权重。外戚向来是帝王头痛的一支力量,不少王朝衰败,也是因为外戚专权,或者是外戚宦官朝臣夺权。凌凛父母双亡,更无亲族,自无外戚之烦恼,而且元鼎为政二十余年,深感士庶之分严重,世家居高位,英俊沉下僚。世家势力尾大不掉,庶族人才不得拔擢,极想打破这种局面,因此极力提拔庶族有才之人。凌凛出身寒门,以之为明昭丈夫,对世家大阀自是一个打击。另外凌凛文武双全,于朝政之上也是明昭一大助力……

  安无忌叹了一声,想说什么来安慰明昭,却又感到无话可说,讷讷了半日,方才说道:“这里风大,公主站一会也要回去了,世事岂能尽如人意,正如这里,风景虽好,但是却不能久立,公主以保重身体为重,自然要放弃这里的景色了。”

  “嗯。”明昭转过身来,叹道:“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我怎能强求太多,定中说得是,我不过一时感叹,也好,回去罢……回去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