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役结束以后,李无锋与凌天放就此次战役的得与失以及在战争中自己部队暴露出来的不足进行了探讨,最后,李无锋决定在一周后也就是大陆历694年2月2日在庆阳召开总结平叛战役中的经验,并对694年的工作进行安排布署。
2月2日,会议如期举行。西北郡庆阳、金州、归德、博南四府城守和节度使衙门的主要筹备人员以及西北军团四个师团的主官都参加了会议。
在会上,萧唐宣布了李无锋的任命,任命穆浩然为西北郡行政署副署长兼文教卫生署署长,任命金宁为西北郡情报署署长,任命卢曼为西北郡战备署署长,其余各署暂时未定。
紧接着,凌天放又对此次平叛战役中各部的取得的战果进行的褒奖,并宣布了对梁崇信等19人的军衔的晋升命令。
李无锋对在战争中部队暴露出来的弱点和不足作了严厉批评,指出现阶段部队仍然训练不足,各部相互之间的配合不够默契,而且在战役末期,对残余乱军的围歼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第一、第二师团只顾自己,不顾其他部队,致使两部乱军会合,造成了我军被动,如果不是内线发挥作用,真正打下这一仗还要损失大量有生力量。梁崇信和崔文秀二人均在会议上做了检讨。
在讨论对归德六万人左右的叛乱降军士兵的处理问题时,与会的军政双方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以萧唐、苏民舜为首的政府官员强烈要求将这六万人释放为平民,让这些人回归家乡,使他们能够回去从事工农业生产。而以梁崇信为首的军方则坚决要求将这些降军收编,组建西北军团第五师团和军团的直属部队,使西北军团成为一个完整的军团,剩余人马则充实地方警备部队,在重要的府县可以组建第二警备师团。
李无锋坐在会堂的中间倾听着双方的辩论,一直没有表态。
“大人,如今西北初平,百废待兴,正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归德府现今人口不足四十万,而且有三分之二以上都是老弱妇孺。归德的经济正面临一个大发展的机遇,已经有不少有实力的大商人有意投资开发北部的井盐矿,我已经就此事与他们达成了初步意见,如果这一工程铺开,势必需要大量的精壮劳动力,归德现有的人口根本不足以满足这一需要。而南边的各葡萄种植园和酿酒商也已经与我洽谈了进一步扩大规模,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将这些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力争今年就要大批量进入中大陆和西大陆的市场,也需要大批的劳动力,这些产业的发展将为我们带来可观的税收。”心情有些激动的苏民舜脸有些发红,“更何况,大人要我们在期内复兴经济,对荒废已久的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必须马上进行,这也需要相当数量的人手。所以,我恳请大人将这些原本就是农民的降兵释放,让他们回到原来的岗位上去,我相信在现在这种优惠的政策他们一定会努力工作,回报政府的。”
他的话音刚落,梁崇信浑厚的声音就已经响了起来:“对苏大人的意见,本人不敢苟同,原因有二。第一,这六万人降兵并非象苏大人所说的都是来自归德府的农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原铁骑会的悍匪和原来长生会的帮会人员,这些人已经适应了军队生活,再要叫他们回去从事农业或务工,恐怕有相当难度,弄不好还会成为地方的治安隐患;第二,现在西北的形势还相当严峻,西北方的罗卑人和莫特人现在看起来没有什么异动,但绝不能掉以轻心;北边有银川府和西斯罗帝国对我来说们构成巨大威胁,东边有太玄府这个后患。银川府有三个精锐师团,而西斯罗人也在南方要塞纽伦堡驻扎有十万大军,而且还有增加的趋势,太玄府也拥有三个师团的精锐部队,这几方加起来的力量远远超出了我们现有的实力,一旦他们联合起来,光是银川府和西斯罗人的力量就足以将我们击垮,所以,我认为当务之急就是加强战备,充实军队,这六万人已经具有一定的战斗力,只要再经过必要的训练就能成为合格的士兵。”
“梁大人的话怕有些危言耸听了吧,我个人觉得好象咱们西北经过此次平叛战争,虽说不上天下太平,但至少是大局已定,其他都不足以动摇李大人在西北的地位。梁大人所说的银川府和西斯罗人的威胁,我个人认为他们勾结起来的可能性不大,大家都知道这两方虽然表面上还维持着同盟的架子,但早已同床异梦,孙元亮对西斯罗人的野心也不是不清楚,他不可能毫无防范的与西斯罗人的彻底合作,那样对他也并无多大好处,而有了银川府在中间夹着,西斯罗人就永远不可能自由自在的南下。至于太玄府,就目前来说,它还不可能,它现在毕竟名义上还是李大人的下属,他的主子也还没有打定主意。罗卑人已经与我们达成了对双方都有利的协议,近期不会有什么变动,莫特人根本可以忽略不计,他们眼下最大的敌人是西斯罗人而不是我们。而如今西北面临做紧迫的任务不是扩充军力,而是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才会衷心拥护我们,大人的地位才会更加稳固,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财政收入才会逐步增加,才能有更多的资金来支持军队力量的发展。所以我个人主张把这六万降卒释放为民,让他们充实到发展工农业生产中去。”萧唐的一番话有条有理,有根有据,不但赢得了政府官员的大力支持,连强烈反对的军队官员们也觉得有些不好辩驳。
“萧大人,你的话虽然很有道理,但你想过没有,这西北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要想发展经济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可是,现今我们四周敌人虎视,帝国局势不稳,一旦局势出现大的变化,我们兵少将寡,将无力应对啊。大家也清楚,帝国内部现在已是百病缠身,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引发大的动乱,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早做准备,而不能安于现状。而且军队的训练也非一两天就可以形成战斗力,这些降军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战斗力,只须在进行一定的训练,就完全可以成为一支合格的部队,假如将他们释放为民,先不说他们是否能适应平民生活,就这样也实在是太可惜了。”崔文秀的话虽然比较婉转,但也表达出应该将这批士兵纳为军队所用的意愿,“而且我认为,只要我们有了强大的军队,退可以保家卫国,进可以开疆拓土,去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是与萧大人你们的愿望一致的啊。”后面这几句充满扩张野心的话,连一直没有发言的李无锋凌天放也不由得相视而笑,显然说到了他们的心里。
“是啊,崔大人的话很有道理,假如没有强大的军队来保障,即使再繁荣的经济也可能毁于一旦,有了强大的的军队做后盾,既可以保卫地方经济的顺畅发展,还可以抓住有利时机,获取更大的利益,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啊。”卡马波夫紧接着发言。
“我不赞成二位大人的看法。军队的强大固然是好事,但也要看地方财政能否支撑得住。现在李大人直接管辖下的西北四府人口不足二百五十万,咳军队的数量已经达到了正规军四个师团,警备部队四个师团,人数已经接近二十万,军民比例已经达到骇人听闻的1:13,这是令人不能接受的。况且我们西北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更是困难,就是负担原来没有增编之前的军队已经显得捉襟见肘,现在这次平叛战役中已经又增加了三个地方警备师团,更让财政不堪重负。假如再增加军队编制,财政恐怕实在难以负担。”发言的詹姆斯,他长期担任金州的财政署长,对整个西北的财政情况十分了解,从财政负担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双方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在李无锋的有意引导下,双方都就各自的意见相互驳斥,谁也说服不了谁。
李无锋一面倾听双方的意见,一面也在思考,双方的意见其实集中在一个焦点上,就是今后的政策是修养生息发展经济为主还是扩军备战武力扩张为主,这也是李无锋几天来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按理说,现在西北局势已基本平静,正是抓紧时间集中一切精力发展经济的好时机,但内心渴望用武力去夺取更大的利益这中想法却一直在李无锋中挥之不去。当然,无锋也清楚经济发展和扩充军队之间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强大军队才能保障地方既得利益,只有繁荣的经济才能维持一支强大的军队的运转,二者缺一不可。
帝国中原即将到来的大乱和自己周边势力的相对弱小使得无锋一直希望自己能够寻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可以进一步扩张自己的势力,但这必须要求自己要有足够强大的武力作保障。可现实的困难也摆在面前,财政负担已经达到了极限,如果再涸泽而渔,恐怕将得不偿失,就这个问题,他也和凌天放讨论过几次,也与萧唐交换过意见,始终未能找到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看来万事都没有十全十美的,有得必有失,不能强求。
抬起头来,扫了一圈还在议论纷纷的部属们,大家都知道着是自己上司将要讲话的先兆,顿时都平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