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作者:罗 珉
一、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的培养
当前,数学教学已经开始关注展示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教学的形式环境,以及他们自身的投入和体验密切相关。正如《学会生存》一书中所指出的: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因此,可以采用引入“问题解决”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事实证明,一个好的问题能使思维产生、维持和深入,能够使人主动地带着怀疑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发现问题,从而为科学的发现奠定基础。此外,实施“问题解决”的教学还能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怎样去发现问题、科学地提出问题,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实质上就是他们思维起点的高低,而开放式教学就是针对学生思维起点的不同,对他们分别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才能。
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数学认识和构建的需要,也反映了其自身特征的要求,是数学能力的基本和核心。逻辑思维是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思考活动,是一种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的渐进式思维方式,是中学生数学能力的核心。因此,在中学的数学教学中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思维能力的强弱。在教学中,一是要充分重视教材中例题和练习中的提示,如“也可这样算”、“看谁算得快”、“怎样算简单就怎样算”等,指导学生通过联想和类比拓宽思路,选择最佳的思路,从而培养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二是要注意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例如,在讲解分数应用题时,启发学生联想倍数的应用题,而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题时,则启发他们联想分数应用题……这样,就可以调整和完善他们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从几倍的“几”到几分之几的“几”,再到百分之几的“几”,从而使这些教学内容连成一个整体,较快地提高教学效率。三是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带动形象思维的参与,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例如,在教材例题中,前面部分多是为学习新知起指导、铺垫作用的,而后面部分则是为了巩固、加深已获得的知识。因此,对教学前面部分的例题时,重点是使学生把原理理解清楚,对后面部分则应使他们掌握一些做法,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做,以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核心是培养他们思维的智力品德,而思维的智力品质的核心是思维的独立性。“情境—问题”的数学学习,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熟悉或感兴趣的数学情境出发,通过主动探究、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这种学习活动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学习方式,并由教师对学生的“教”改变为指导学生的“导”;由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改变为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由单纯追求书本知识改变为开放性学习,从而多渠道地获取知识,使知识的应用得到了重视。例如,笔者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教学中,首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甲、乙两人订立了一个合同,一个月内甲每天需付给乙1万元,而乙第一天则需付给甲1分钱,第二天2分钱,第三天4分钱……以后每天乙付给甲的钱数都是前一天的2倍,直到30天期满。猜想一下,这一合同对谁有利?由于问题富有趣味性,学生顿时活跃了起来,并开始猜测结论。最后,笔者告诉他们是对甲有利,因为出乎他们的意料,所以就留下了悬念,并引起了他们的兴趣。然后,笔者再点题:今天我们研究的课题是《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这就能促使他们积极思维,以找出其中的原因。
四、培养学生思维的正确性
多数学生由于概念不清,或知识缺陷,或思考不全面,在解题过程中,都会出现似是而非、缺这少那的毛病。如解二次函数或二次方程的有关参数的问题时,往往不注意二次项系数(参数)不能等于0的条件;用含有斜率K的直线方程解题时,往往漏解了当K不存在(即该直线与X 轴垂直)时的特殊情况,等等。所以,必须加强对学生解题错、漏的剖析,以提高他们辨证思维的能力。此外,还要帮助他们从事物的错综复杂的联系中,发现概念的本质,认识错误的原因,提高解题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从而达到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的目的。
总之,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就应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激发他们的创造动机,从而发展创造思维,形成具有创造力的个性品质。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它关系到我国新一代建设者的人才素质。因此,必须从小抓起,要通过学科教学多渠道地对他们进行全面锻炼与培养,从而将素质教育推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