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幼儿几何形体活动材料教学的再思考
作者:程海霞
【关键词】生活环境 活动环境 幼儿提供 老师提供
儿童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主要来源于视觉,而在通过视觉获得的各种信息中,主要是物体的形状和颜色等外部特征。幼儿阶段是儿童认识外界的能力和认识事物的数量发展最快的时期。其间,最重要的认知特点之一,就是以掌握事物的表面特征为主,其中又以形状和颜色最为突出。如果在幼儿早期能够认识大量的形状和颜色,将会有助于他们快速地把握物体的特征,并形成生动、明晰的物体形象,从而促使他们用言语来描述和概括事物能力的发展。可见,在幼儿早期进行多种几何形体的教学十分必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总则”部分表明:“幼儿园教育应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抽象概念的掌握要从动作开始。根据这一学说,在幼儿学习几何形体时,首先就应从外部形式的活动——对物体的操作开始,在积极的操作和探索过程中促进思维活动的发展——由直接感知转为表象,进而初步构建起立体的数学概念。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使他们特别乐于摆弄操作材料,因此,笔者认为,丰富而有意义的几何形体活动材料,是幼儿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它能使幼儿在操作和支配材料的过程中(幼儿与材料的互动)获得几何形体的知识经验。
一、幼儿的家庭环境中处处有材料
《纲要》中“科学”部分从目标的定位到内容要求及指导要点,都强调了要让幼儿从生活中感受到事物的数量关系,以建构初步的数的概念。家庭生活为幼儿的形体学习提供了很多受教育的契机,其中蕴含着最广泛的教育资源。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他们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地投入,意义学习也才会发生,这时,儿童不仅学习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还会产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在家庭生活中,幼儿处处都能接触到几何形体。天上的小鸟、路边的树叶、河里的小鱼、花园里的花、草、虫,以及人、车、楼房、商店等,皆可在他们学习几何形体的过程中,成为有意义的材料。如当家长和幼儿散步时,就可以引导他们观察——房顶是三角形、窗户是长方形,小彩旗是三角形、攀登架的钻桶是圆柱、皮球是圆球形、小鱼的眼睛是圆的、尾巴是三角形……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幼儿能接触到各种形状的物品,这些物品从多方面、多角度向他们传递着形体的信息,并使他们亲身感觉到几何形体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在玩乐(即与生活材料相互作用)中亲密地接触抽象的几何形体,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有关各类几何形体的知识经验。
二、幼儿园的活动环境处处提供材料
《纲要》的“组织与实施”部分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环境中的重要部分,幼儿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里度过的,所以幼儿园里的活动场所也是他们学习几何形体活动的主要教学环境,他们对那里的各种物品都相当熟悉和感兴趣,他们总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手脚去触摸园里的任何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幼儿园里的物品,从门、窗、桌、椅、床,到玩具、书、小朋友等,都可作为几何形体学习的材料,让幼儿自由地探索和发现。
1.活动室:主要是充分利用活动室的地面图案与空间布置。如教室的地面迷宫图,幼儿有的按形状规律走,从入口走到花园;有的按大小规律走,从入口走到动物园;有的按颜色规律走,从入口走到幼儿园。除了百般变化的地面,这里还布置了丰富多彩的“角”。数学角可摆放许多颜色、大小、形状、厚薄各不相同的几何形体,还有数学画册、笔、剪刀、图片、数字卡片、实物卡片、玩具;探索角里的玻璃珠子、放大镜、望远镜、棋子、拼图、迷宫;超市角里的糖果、蔬菜、水果、饼干、饮料瓶;卫生角的各种药品盒子、瓶子和玩具医疗设备(听诊器、注射器);娃娃家的小床、娃娃、椅子、桌子、餐具;音乐角里的圆舞板、喇叭、小铃铛、三角铁,等等。教师应有意识地启发幼儿利用自己感兴趣的玩具,去表达心中的快乐。在小组活动中,有的小组摆出多种有规律的几何图接龙:有按大小规律去摆,有按颜色规律去摆,有的按数量规律去摆……他们在活动室里,尽情地挑选着各种几何形体的材料,并自由地探索和操作,从中汲取了知识,收获了快乐,还提高了自身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2.盥洗室:结合幼儿爱玩水的特点,笔者把布置活动室剩下的小块儿吹塑纸剪成各种几何形体,供幼儿在盥洗室开展“水贴画”游戏。幼儿只需将吹塑纸片放入水中蘸湿,然后贴在平滑的瓷砖墙面上,形体就在墙上粘牢了。刚开始时,他们只是无目的地利用各种形体进行简单的拼贴、排列,后来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开始有目的、有主题地根据形体的特点拼贴、排序、分类,比较大小。这样,他们就在兴致勃勃的“玩”中增长了知识,并且发展了想象力、创造力、思维力及观察力。
3.楼梯:笔者在楼梯上设计了形体宝宝的快乐屋。这样的情节把几何形体方面的知识融入了进来,使幼儿在进进出出、上上下下楼梯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观察力。
4.阳台与走廊:阳台与走廊虽然并不开阔,但它是幼儿经常玩耍的地方。所以,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环境,在地板上画“房子”,让幼儿按个人喜好,自由地选择去不同形状的房间里游戏。
三、幼儿手中出材料
《纲要》中“科学”部分明确指出:“要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要创设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不仅要求传授给他们初浅的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求培养他们初步的数学技能和数学思想。因此,可以通过有意识地组织和引导,使幼儿通过观察、想象、提问、寻找、动手制作或寻求帮助等多种途径,获取需要的几何形体的活动材料。这样的活动材料比起由教师为他们准备好的现成的操作材料,在操作过程中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还能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如幼儿从家里带来废旧物品时,教师可以抓住机会组织幼儿观察、比较废旧物品(大小、形状等),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活动中呈列出他们带来的空瓶、空盒(或茶叶罐、巧克力罐、牙膏盒等),让他们通过观察、比较,来获得一些立体形体的知识;还可以组织幼儿用废旧盒子自己制作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另外,也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引导幼儿学会按形体的大小、颜色进行分类,在其他图书找出认识的形体并表述出来,将自己看到的形体或是自己喜欢的形体画出来,并将喜欢的形体画出来组合成有趣的图案等。这些做法不仅加深了幼儿对形体的感性认识,还能有效地将具体事物的外在形状在幼儿的大脑中抽象出来、在小手中表达出来,有效地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与学习兴趣。还可以鼓励他们回到家里,去寻找某种形体的相似物,带到幼儿园与同伴交流,提高幼儿对形体知识的迁移能力等。
实践证明,幼儿自己提供的形体操作材料,不仅会让他们倍感亲切,轻松观察、乐意操作、自觉探索,从中获取知识与经验,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后续资源,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四、教师精心提供材料
教师要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对具体年龄段的幼儿适合用哪样的操作材料,特定活动该用什么操作材料,要做到心中有数。如幼儿智能学具、多功能插板、插塑雪花片、沙盘教具、游戏卡、圆点卡等现成的操作材料,颜色鲜艳、变幻万千,很受幼儿的喜爱。此外,教师还应巧妙筛选、合理搭配,为幼儿提供适合其特点的操作材料。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优化的多媒体技术。这种技术应用到几何教学中,能使几何形体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能够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能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认识圆时,可把课堂上难以看见的生活实物,如建筑物的圆顶、机械零件等实物,用视频展示,既能拓宽幼儿的视野,又可以借助具体实物形象帮助他们理解形体知识。还可以针对其学习的实际情况,将一些外观相近、易混淆的形体,设计成关于“形体找家”的电脑游戏,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会根据特征来区别几何形体的办法。在实践中,笔者发现他们更易混淆“形”和“体”的界限,多把体说成形,这点其实多与老师不够严谨有关。针对这种情形,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老师可利用现成的材料中有规则的形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形、圆形等),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进行分类,从而使他们感悟到平面形体与立体形体的区别所在。在此基础上,还可将这样的分类设计成卡通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去为同类卡通形体找到它们的伙伴或是家园,这样,既能提高幼儿对形体的区别能力,又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与爱心。
总之,通过对物体的充分感知来发展幼儿逻辑思维的至关重要。而要实现有效感知,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操作实物的做法无疑具有决定性意义。知识在原本上既不是从客体发生的,也不是从主体发生的,而是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生的。要促成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就要为幼儿提供有效、丰富、适宜的材料,再引发他们在活动中主动、积极探索,促使他们在与物体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经验,从而实现《纲要》“总则”中提出的“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