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作文教学中的有为和无为
作者:董清芳
笔者欲把作文比西湖,因为高品位的作文,其高雅格调就应该像西湖一样,具备丰富深厚的人文底蕴。好的作文,应该具有非常优美的和深沉的人文情怀,能够从中激扬起一种高尚的精神。而高境界的作文教学应该是培植科学理性精神,有利于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积极提倡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的自主写作,鼓励学生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平凡的教学生活中,研究学生的思维世界,用心为学生创造出壮丽的精神的大厦。这就要求学生心中有历史,心中有现实,心中有未来;关注生活、关注人生、热爱生命。只有目光长远,胸怀天下的底气,才能写出思考,写出活力,写出气势,写出情感,写出文采,写出个性来。
一、面对作文教学中的问题,语文教师应有所作为
根据近年来的高考作文评卷和反馈情况来看,当前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空洞——言之无内容无思想,贫血——言之无真情实感,混乱——言之无序无条理,无力——言之无文采气势,荒唐——言之低俗无聊等。那么,怎样让学生写出言之有物、有情、有理、有文采,打动人心的鲜活文章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中学作文教学方面应该有所作为:
1.指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让五官一齐向世界开放。
学生的作文为什么写不好,为什么空洞贫血?就是缺少对感受生活的意识,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有些学生的文章,并没有堆砌很多古今中外的人物事件,而是谈身边小事,抒发感情真挚,特别能打动人。原因就在于他自己用心观察过生活,抓住了内心真实的感受,并能从平凡小事中彰显人性美。这也符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要指导学生有意识有目的观察生活,写文章才会有内容有色彩有感情。人们感受外部世界总是立体的,而仅靠视觉这一官能是不够的,激励学生把眼、耳、鼻、舌、身的窗户统统打开,让五种官能一齐向世界开放,使它们从生活中摄取各种形象汇集到大脑中,经过综合加工,笔下就会构成一幅形、声、色、味、触俱全的立体画面。教师要对学生不同感官的独特感受能力作有意识地训练,使学生的作文让人读后能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观其色,如嗅其味,如知其温”。正如裴斐所说:“文学创作的关键并不在于有没有生活──谁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而在于有没有对生活的特殊感受,要没有感受,生活再多也是白搭。
2.为学生开拓阅读空间,指导高效阅读。
为什么犹太人在亡国两千年之后,又能重新复国?为什么犹太人在流离失所中诞生了马克思、爱因斯坦和门德尔松等无数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为什么在全世界的富豪中犹太人居多,在历届诺贝尔奖得主中也占有惊人的比例?因为全世界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族,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酷爱读书使犹太人成为一个优秀的民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文学作品是影响人的心灵的有力手段” 读书正如饮食,饮食养育身体,读书养育精神。由此可见,阅读书籍是发展思维和认识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要写好作文,写出有思想有力量有文化有品位的文章,就必须读书,读好书,读有文化含量有思想力量的书。没有广泛的阅读,很难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方面的能力。
青少年大多经历的都是相对简单、纯净的校园生活,不可能有非常丰富的生活体验和人生经历。除非进行大量的阅读,开阔自己的知识面和思想视野;写读书笔记,坚持做到有条理的模仿借鉴写作训练,增加个人人文思想的积淀,进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
正所谓“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可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不断强化学生的读书意识,沉淀有关人格品质、公德修养、科学理性、文学情感等人文含量的素材。可按不同类型的语言样式分时段向学生推荐美文名作,也可分小组阅读搜集不同类型然后交流。学生一定要有摘抄本,可利用早读时间诵读精美文段,利用作文课仿写精美文段;加大先秦诸子等经典作品的教学力度,可以从高一起开设相应的专题,在学生的血液中注入不可缺少的丰厚的营养,打下鲜明的精神底色;通过品读名家美文,指导学生了解作者们是如何感悟生活、如何获取触点,借鉴艺术手法,如何以文字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的,有意在写作方面引导启迪。经过一定时间的打磨,学生的语言素养应该能得到提高,并最终在阅读、写作两方面都有所得。
3.搭建多元作文教学平台。
教师应学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下载“百家讲坛”、“浙江人文大讲堂”等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经典影视栏目内容,利用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随时观摩、讨论,并写观后心得或评论。
教师应走出语文课堂,利用图书馆,通过问卷调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挑选经典的热门或具有现实意义的文化著作文学作品,并耐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选择好阅读的时间和内容,提供给他们呈现和表达阅读能力的时空。
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空间,将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建师生自己的博客和QQ空间。利用周末假期,为阅读的文化专著或文学作品进行探讨和点评搭建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世界、作家的世界、作家的生活感受联系起来,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领会,透过作品走进生活,在不断的感性实践中提高判断思考和表达写作能力。
教师应让学生明白:真正好的作品不是教出来,是靠自己用心去体会出来的,是在接受教育的基础上思考出来的。还应让学生明白:作文不能从阅读那里找捷径。一篇在手,熟烂于心,便可左右逢源——这是不可能的。而是要通过“破万卷”的长期摸索才可达到“如有神”的境界。所以,大量读书、积累,多多益善。数量在先,量变而质变。大量积累、积淀于前,才会点滴模仿反刍于后。
教师更应该明白:要体现出自身的教学魅力,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和文化内涵,是难以吸引学生、教好语文的。所以,教师首先要热爱读书会读书,让自己的精神发育成为一棵大树,才能引导学生喜欢读书,指点他们善于读书。
韩军说过,教师精神丰盈才能导引学生精神丰盈;朱永新也曾说过,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在作文教学实践方面,教师首先播种人文和思想的种子,才能培育学生语文和作文素养。一个喜欢阅读善于阅读的教师,才会对学生产生很强的感染力影响力。作为身在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若不自我振作努力拼搏的话,是难有作为的。
二、必须抛弃的无为之举
1.纷繁琐杂的教学外事务,剥夺了教师的工作时间,也扼杀了教学生命力。
作为教师,备课上课乃是根本。如今,很多教师除了奔波在课堂和办公室之间,还要参加学校各种各样的会议,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考核,写些自己都不是很清楚的计划、总结、发言;要开展各类学生活动,抓好各项比赛的训练工作;要加班加点写各种汇报材料,耽误了很多工作时间。假期里,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和考试轮番上阵,每一项都与职称、工资、奖金挂钩,令人不能掉以轻心,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高中语文教师为了应付语文高考,大多选择在基础阅读古文等能快速提高考试分数的基础内容方面下功夫,对于作文写作方面根本无暇顾及。
2.急功近利的教育教学环境导致的后果是语文教育作文教学难有作为。
现时,人们的心态普遍是功利的。无论干什么事都企盼速成,希望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我们的教育国情追求分数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家长望子成龙,目标清华北大,学生非考试内容不学,老师们从学生成绩中求奖金、职称、名师的光环,期待着教而优则仕。大大小小的教育官员则用分数数字堆起政绩,铺筑升官的台阶。而理想的作文教学,是要耗费掉大量的阅读成本,而周围上下浮躁的功利心态是难以承受如此高的阅读成本的。
语文在中学基础学科中打头阵,语数外三足鼎立,无论文科理科皆为必修之学科,身份显贵。但事实上,却有许多师生认为语文花时间无成效,成绩不突出,所以根本不予重视,甚至沦落到成为学生学完数理化之后的休闲品。
语文教育如此,语文学习也是如此。从高一到高三,因功利心所驱使,学生往往就是有时间也不会去读书,他们普遍认为那点时间还不如做套数学、练练英语来的更实惠些。除了教科书,除了大量的试题复习资料,学生几乎不再读其他书,对写作文更是避之唯恐不及。这一现象让每一个语文老师深感无奈和悲哀。
3.娱乐化的阅读游戏心态的写作,冲击语文教育,作文教学腹背受敌。
作为一门吸收性最强的学科,语文时时刻刻都在摄取生活价值和能量,在吸纳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时代影响与冲击。网络文化和商业文化的娱乐追求,也在时时对中学生的阅读观、写作观起着不容忽视的导向作用。
如今,中小学生接受的社会教育主要是来自于报纸电视、电影、网络等现代媒体,还有书店、图书馆等,但打开电视广播、翻开报纸书籍,篡改、戏说历史和文学名著之风经久不绝,尚有越刮越烈之势。广告篡改成语、电影电视歪曲历史、Q版语文大行其道、调戏文化, “水煮”文学名著(水煮三国开其先例),无疑使传统语文教育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追路的猎人是看不见山的,捕鱼的渔夫是看不见水的,影视娱乐流行文化两眼盯着商业市场,追求经济利益,是不会考虑对青少年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的。所谓的文化人、商业份子,他们不惜一切代价,以洗脑“革命”为手段的,却不知在这样的社会教育渠道里,对中小学生的心灵,具有多么大的杀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