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远离“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误区”

作者:杜际更




  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二章《化学平衡》中给出了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我们把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1]。由于没有明确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标准,从而导致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错误的观点和认识,对有些问题存在疑惑或争议。例如:
  某温度下,在一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PCl5,发生反应PCl5(g)Pcl3 (g)+Cl2(g),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1 mol Pcl5,问此时平衡移动的方向?
  本题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习题,经常会有如下不同观点:
  (1)平衡向左移动了。理由:再向容器中加入1 mol Pcl5,和开始加入2 mol Pcl5达到平衡时的效果一样。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成比例的增大反应物的量,相当于加压过程(图示中乙容器充了2 mol Pcl5,等价于丙容器充入2 mol Pcl5达到平衡后,将活塞从B推至A处),所以加压平衡向左进行。
  
  (2)平衡向左移动。理由:达到新平衡时,加入的PCl5未转化的更多了,容器中PCl5的百分含量比原来容器中的高,所以,平衡向左移动了。
  (3)反应向右进行,平衡向左移动。理由: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此时逆反应速率不变,所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但是由于,新加入的PCl5的转化率比原来容器中的低,所以,平衡向左移动了。
  (4)反应向右进行,平衡向右移动。理由: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此时逆反应速率不变,所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改变完条件后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了,所以化学平衡向右移动了。
  针对以上种种说法,下面进行逐一澄清与分析:
  观点一:把平衡后再充入1mol Pcl5的过程,同开始就充入2 mol Pcl5等价,本身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我们改变的条件是“增加1 mol Pcl5”,而不是“增加1 mol Pcl5达到平衡后的平衡混合物”!
  观点二:不能把物质百分含量的变化作为平衡移动的方向的标志。如:在一定温度下,某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的反应N2+3H2 2NH3达到平衡,再充入n mol H2平衡向右移动,达新平衡后NH3的百分含量增大吗?很明显,不一定,这取决于NH3的增大量与气体总量的增加量的相对大小;若n远大于原平衡混合气的总物质的量时,NH3的百分含量一定减小了。
  观点三:也犯了将平衡移动方向和反应物的转化率混为一谈的错误。认为转化率提高平衡就向右移动,反之向左移动,本身就是错误的。举例说明:一定温度下,在一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H2和1 mol I2(g),达到平衡后,充入1 mol H2则平衡向右移动,再充入1 mol I2(g)平衡又向右移动,但根据转化率的关系,因为首次平衡和最终平衡态的转化率相等,就会得出两次右移等于平衡不移动的谬论。
  观点四:该观点是正确的。改变完条件后,反应向哪个方向进行平衡就向哪个方向移动。化学平衡的移动是旧的平衡被破坏,建立新平衡的过程,旧的平衡被破坏的原因是v(正)=v(逆)的条件被打破,从而产生了平衡的移动:若v(正)'>v(逆)'则平衡右移,若v(正)'<v(逆)'则平衡左移。
  另外结合大学教材,化学平衡移动的判断依据是:反应商(Q)与标准平衡常数( )的相对大小的变化,平衡时Q= ,改变条件使Q< ,平衡被破坏,反应向正向(或逆向)进行,之后重新建立平衡,我们说平衡右移(左移)[2]。由于,高中教材中不再涉及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所以,无法从浓度商和平衡常数的角度给出平衡移动的判断标准。但是,我们必须保证知识的科学性,所以不妨让学生从速率角度建立正确的移动方向的判断标准:改变条件后,若v(正)'>v(逆)'则平衡右移,若v(正)'<v(逆)'则平衡左移。从而远离“化学平衡移动移动方向”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