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依托文本,渗透练笔

作者:徐素琴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或添加内容、补充情节;或联想其他、抒发感想,或想象结果、续编故事,进行课堂小练笔。达到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整合的教学效果。
  
  一、依托情节,情境性创作
  
  文本往往给学生提供了特有的情景,运用建构主义教学观借用这些特有情境,再现画面,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激发情感,激活语言,联想写作。如《布衣元帅》,通过学习“一块地毯”和“看门老人”两个小故事,学生已对徐向前元帅的品质有了深刻的把握。第三个小故事“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中有一段徐向前元帅和二女儿的一段谈话,文中只有谈话的内容,而没有交谈时人物动作、神态和说话语气的刻画。于是,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徐向前元帅的理解,融入到谈话的过程中去,补上细腻的刻画。借用情境,抓住学生如同亲身经历的感悟、体验,进行创作,不仅给学生提供练笔的机会,同时又在创作的基础上更深刻地体会其蕴涵的情感,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二、模仿借鉴,掌握写作技能
  
  模仿写作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大家之作灵气的感染、醉陶,提高文学修养,还可以增加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在依样画葫芦中,感受作者的表情达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精髓,在模仿练习中锻炼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教材中每篇课文均有新学的词语、典型的规范句。教师可以在学生理解新词后,运用少数重要的新词,练习说话,提高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抓住典型句式,积累并移植句型,帮助学生规范语言,提高语言文字驾驭能力。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重点抓住第2小节中“不但……还……甚至……”句式的指导和训练。可这样设计:
  (1)口头填空:我发现前面60多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还(),甚至()。
  (2)填写的内容把什么写具体了? (3)仔细体会,填空部分的位置能调换吗?为什么?
  (4)用句式说话:
  生1:我4岁的小弟弟不但普通话说得好,还会背许多古诗,甚至能说一些简单的英语。
  生2:千岛湖不仅是杭州旅游线上一颗明珠,还是全国十大文化名镇之一,甚至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这种练笔看似原始低级,却是学生习得语言的起始点,构建“万丈高楼”的地基。当然训练时,要更换情境,语境灵活运用,把语言学活。
  
  三、诠释空白,想象创作
  
  《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辅导应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想象力的培养,首先要求教师善于从生活和教学活动中捕捉能够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发展他们想象力的创造契机,借以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使其沉迷其中,创出新意。抓住文本中高难度概括而且与中心密切相关的句子或词语,甚至是标点符号,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练笔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情景或形象,可显化语文。如《詹天佑》中有这样一句“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都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其中“轰动”一词词义深遂,包含了众多内容。据此,可设计这样的练习:‘ 轰动’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如果你也置身于其中,你能描述那‘轰动’的热闹场面吗?学生有的描述大街上“轰动”的场面:消息一传出,顿时,街道上彩旗飞舞,鼓声震天,人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有的描述了乡村“轰动”的情景:消息一传出,村里的男女老少,欢聚一堂,他们唱啊跳啊……;还有的描述了校园里“轰动”的场景……这样的挖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赋予了词语生命的活力,更为引导理解詹天佑为国争光的坚强决心和爱国热情作了铺垫。
  
  四、尝试评价,提高鉴赏能力
  
  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让学生就文本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小至一个词一个句,大至全文的谋篇布局、立意,都可以是“评价”的话题。选入教材的经典课文用词准确,句子精当,含义深刻。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词句进行专题点评,可以引导学生感知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还可以增强学生用词写句的能力。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中“小艇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一句时,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可以把小艇比作龙?”多好的动态生成的问题,于是,抓住时机让学生发表看法。其中一位学生这样评价: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可以使句子更生动优美。但在考虑比喻句时,必须考虑本体和喻体间的相似性,只有具备了共同点才能作比喻。本句中,把小艇比作‘蛇’是为了说明小艇的轻快和灵活;‘龙’是一种神话传说中的图腾动物,它能腾飞,形体如蛇,但比蛇庞大,有足,行动没有蛇灵活自如。且‘蛇’是为大家所熟悉的,‘龙’只是一种想象中的动物,我认为把小艇比作‘蛇’更能说明小艇的特点,更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好的评价,这评价不仅让同学体会到句子的“妙笔”,而且在体会中提升了使用比喻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