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尝试

作者:张国华




  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德育放在了首要位置。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同样也承担着重要的德育教育任务。数学学科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和数量间的关系,具有抽象性和枯燥性,因此,和其他文科相比,在数学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才能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德育教育的熏陶。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做了一些尝试,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希望通过和各位同仁交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渗透德育教育
  
  高尚的人格是道德的外在表现形式。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必将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加强自身修养,首先把自己锻造成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然后才能够以自身人格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厚重的文化底蕴透射出的高雅气质,保持经常的整洁仪表,与人交流时得体的言行举止,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平等心,以及在教学工作中规范认真的板书,批改作业的及时细心等,都能从不同的侧面展现出教师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直接的,是巨大而深远的,必将对学生起到终生的榜样作用。
  
  二、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平时的备课中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道德品质可塑性强,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他们在这一人生阶段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作弊、厌学、逃学等现象较为普遍,因此,需要老师更多的关怀和指导,寓德于教犹为重要。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的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只有在平时的备课中把德育教育的内容贯彻其中,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地讲出去,并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涉及德育教育的内容不很明显,也往往被教师忽略,搞不好,就会造成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道德教育的渗透,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才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利用“黄金分割数0.618”知识和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对学生进行审美观的教育;让学生通过“读一读”中的内容了解中国的光辉数学史和辉煌的数学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在方程和函数的应用教学中,可以利用例题中的文字内容渗透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德育教育。
  
  四、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在教学“概率”的内容时,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采取掷筛子、投硬币、摸球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尊重他人的意识;在教给学生一个结论或结果时,教育他们不要盲目接受,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讲一个“刻舟求剑”的小故事,培养他们学以致用勇于创新的思维方式;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
  性,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吃苦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五、通过对作业的评语,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老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作业正误的评价,寓德育教育于作业的评语中,在评语中努力渗透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关爱和期望,这种做法,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能鼓舞学生完成作业的斗志,同时也为师生情感沟通架起桥梁。评语可多可少,可扬长避短,不受时空的限制,加之批改作业的经常性,也可以使德育教育持之以恒。
  
  六、利用数学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1)通过收集数学小资料,利用课前5分的时间给学生讲1—2个小故事,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起到德育教育的渗透作用。(2)通过播放一些知名数学家在学术方面取得光辉成就的多媒体教学片,介绍我国数学家对祖国和对全世界做出的学术贡献,以及他们追求真理造福人类不断探索的治学态度和奉献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报国求学的爱国主义精神。(3)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后小结时,让学生谈收获、谈理想,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只有充分挖倔方方面面的德育教育要素,并择时施教,有机渗透,才能够达到教书与育人并重的教学目的。